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的开卷诗到底暗含着什么深层意思?
红楼梦,作者,他的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的开卷诗到底暗含着什么深层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纸荒唐言————满之,皇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百个人看《红楼梦》有一百个不同的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下面是红楼梦开篇诗词,欢迎参考阅读!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
悲喜千般如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开篇诗说得更直白,好像就是耳提面命,直对大众而言的,和文中的《好了歌》紧紧呼应。“浮生着甚苦奔忙”,人生悲喜如同幻渺,古往今来不过“一梦”,岂止是一梦,是极尽荒唐的梦。可惜,有人入梦太沉,死守着“盛席华宴”,不愿散场;有人大梦不醒,为名为利“苦奔忙”。
《红楼梦》开篇词教人别入梦太深、太久。死守着“盛席华宴”的人,到梦醒之时,就该失落了。
曹雪芹终其一生的凄凉落拓,感怆悲零,想必中国的读者早已不陌生了。翻开一部巨笔微雕、沧桑满怀的《红楼梦》,兴衰之速、境遇之奇、人情之薄、悔恨之深,岂止“小说家言”,而是曹雪芹一生心路风霜的大折射。
恩宠备至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上是清代皇族包衣。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皇帝的奶妈,祖父曹寅从小就是康熙的奶兄弟,两人“明里君臣,暗里兄弟”。康熙皇帝为了酬报孙夫人的养育之恩,特意派遣她丈夫曹玺到南京去做江南织造监督,曹家先后三代四人担任这一肥缺要职。康熙南巡有四次由曹寅接驾,场面之盛,荣宠之深,借《红楼梦》中赵嬷嬷之口说那真是“千载稀逢”。曹家备受皇恩,鸿运当头,随着康熙朝的六十年盛世,享尽了人间富贵繁华。
大厦将倾
然而富贵盈室,莫之能守;君恩难恃,兴衰异数。康熙驾崩,雍正继位。这位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严苛帝王,登基之后立即颁布了数不清的紧急诏令,针对当初与其争位的诸位皇兄及其党羽,展开了骇人听闻的残酷清洗。由于在皇子争位中站错了队跟错了人,曹家受到雍正严酷打击。
山雨欲来,曹家顿时大厦将倾。在这样“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时刻,生不逢时的曹雪芹降生了。那一年(雍正二年,1724年),全家正为填补数十年来接驾皇帝的巨额亏空东挪西借,终日惶惶不安。他父亲曹頫这样凄切地上奏雍正皇帝:
江宁织造、奴才曹頫跪奏:……窃念奴才自负重罪,碎首无辞,今蒙天恩如此保全,实出望外。奴才实系再生之人,惟有感泣待罪,只知清补钱粮为重,其余家口妻孥,虽至饥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顾……
然而刻薄的雍正终是没能原谅他们。曹頫终于因“行为不端,亏空甚多”被撤职抄家,后又被逮京问罪,枷号示众。
被抄家那一年,曹雪芹才三岁多。当时正值年关,这本是阖家欢乐、万民同庆的好日子,可是曹府上下却陷入一片恐慌混乱之中,这给幼年的曹雪芹留下了不可抹灭的记忆。
大难临头,曹雪芹由一个锦衣玉食的富家公子,转瞬间成为犯官罪人的孽子孤童。后来雍正暴毙,乾隆继位,为聚拢人心,朝廷撤销了对曹家当初的指控。正当曹家境况开始好转,中兴有望时,岂料又因牵涉皇孙谋反的“弘皙逆案”,再次被抄家问罪。这次比雍正年间的那次抄家情形更惨,如果说那次还能“跑门路”找靠山暗中维护帮衬的话,这次是彻底的众叛亲离,无依无靠了,诚如《红楼梦》中所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终堕泥泞
曹雪芹的家世就是这样奇特。一方面他们是接近皇权被万人艳羡的内务府显贵,享受着人间罕有的富贵繁华;另一方面又被喜怒无常的皇帝时刻操纵着命运,是生杀予夺皆受制于皇家的“世代家奴”。就连曹雪芹当年深受皇恩风光无限的祖父曹寅向康熙皇帝谢恩,追述身世时,还要称其先人为“包衣老奴”。其中血泪,历经了曹家沧桑巨变的曹雪芹刻骨铭心,没齿难忘。他在《红楼梦》中借贾府奴仆之口,说出“你知道'奴才’那两个字是怎么写的?”惊魂一语,内含多少感慨悲凉?
曹家衰落后,穷困与贫窘一直追随着曹雪芹,他先后寄居过自己的姑母家、岳丈家,也曾住过庙院、马棚等地。曹雪芹出身富贵,过惯了被人伺候的日子,现在却寄人篱下,其内心之凄凉可想而知,熟悉他的朋友形容他道:“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他对这个社会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从此潜心文字,回归内心。大约在乾隆九年前后,二十岁的曹雪芹动笔写作《红楼梦》,并一发而不可收拾,由原来“闲来偷笔”变成了终身的事业。
字字血泪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门前冷落车马稀,苦雨凄风伴孤灯。
他春蚕吐丝般呕心沥血地写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只能停留在手稿上,他的心血结晶,除了二三位好友知己传阅外,进不了市场更登不了大雅之堂。这样一部传世巨著,居然是曹雪芹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条件下,于废旧老皇历的册页上写成的。
上一篇:孩子内向,不爱表达,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