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的开卷诗到底暗含着什么深层意思?
红楼梦,作者,他的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的开卷诗到底暗含着什么深层意思?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作者曹雪芹有几句自嘲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穿过表象看本质,这首诗到底暗含什么深层意思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此偈乃作此书者之自况也。)
今和七言一首:
女娲补天弃顽石,
青埂峰下得吉时。
疯僧跛道怜渡化,
金陵贾府享荣华。
世俗锦华二十载,
红楼一梦空牵挂。
还有一首: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之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五字在作者早料读此书而能解其中味者必少也。
然岂无知音人哉。
今之稍识文字者读此书吾谓其犹嚼蜡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衣锦繁华终成空,几多追逐几多愁。但愿世人能警醒,踏实不枉走一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实际时间,要长于十年。
有才华却不取功名,有多种技艺却不用来换钱,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入葬费也是好友资助的。曹雪芹是用生命来写作,对于《红楼梦》,他确实是极端痴情。
在《红楼梦》里,他写了封建社会的别人从沒写过的黑暗面,从乌进孝交给贾珍的地租,到王熙凤放的高利贷,到石呆子由几把扇子而至的家破人亡;由护官符到王熙凤一个内宅妇人交通官府害的人家破人亡。由丫鬟们的惨死到尤二姐被逼自杀。甚至涉及到皇室的内斗及藩王造反,皇帝对臣子的抄家灭族。
他也毫不留情的剖折了自己这个阶层的贪官和勋贵,有的只认名利,有的恰似禽兽。
当然还有那似清流般的青春男女。
但这里绝大部分内容在封建王朝中都是犯禁忌的,特别是清王朝的文字狱。
于是他又写了一堆神仙,奇花怪石,把小说弄得扑朔迷离。
于是《红楼梦》就在批判现实主义和神话浪漫主义中形成了。
既犀利又晦涩,既明快又伤感,既有卑鄙无耻又有纯洁高尚。
沒有过一本小说需要起码要看三遍的,只有《红楼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不僅是文艺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更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开卷诗“石上偈”说的非常明白“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曹雪芹虚构一空空道人,見青埂峰下一塊顽石,记述着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这一偈。《红楼梦》因此又叫《石头记》。
作者开头宣称不涉時世,仅是谈情说爱之作,其实并非如此,只不过把“伤時骂世”做了番遮掩罢了。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時济世,被弃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著书立说,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写成《红楼梦》。
所谓无才,实为作者愤激之言,以顽石自喻坚贞傲骨,不随俗入世。说明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虛掩之下,封建制度而将走向死亡。因此,不满現实,而想去“补天”(修补封建制度)。残酷的现实,又让作者彻底看到,封建制度的苍天,早已破烂不堪无法修补,所以也只好枉生世间的悲叹了。只能说明作者阶级的局限性,而《红楼梦》也只好充满了无奈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开卷诗,各种版本不尽相同。按顺序说,甲戍本凡例末有诗曰\"浮生着甚苦奔忙.……″七律一首,第一回中有石上碣\"无材可去补苍天……″七绝一首,又有\"滿纸荒唐言……″五绝一首,不知你所指为哪一首,不好回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是曹雪芹唯一以自己的身份来写一首诗,诗中表达了曹雪芹难以直说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能理解的苦闷心境。谢邀!
上一篇:孩子内向,不爱表达,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