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私募被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你怎么看?
私募,清单,负面私募被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私募被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3.7万亿私募监管优化!首次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对于这样的举措,主要还是预防投机,防止小型私募的泛滥,炒作,割韭菜的行为。
而优化整合一些大型的私募,更倾向于长线的价值投资引导。
要知道的是,在2015年的牛市里,诞生了巨多的私募团队,多则几十亿的体量,少则十几亿,甚至几亿的团队。
而对于这些私募来说,更多的偏向于投机,炒作,打板,以及造势,对于市场来说虽然带入了活水和赚钱效应,但是激发的也是一种炒作的氛围,不可取。
数据统计,A股的平均持股时长3.5个月,年换手率330%,相比于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所以进一步的完善对于私募的管理,将私募被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无疑就是进行优胜劣汰的整合!
同时,进一步维护市场公平,公开准入标准,降低准入门槛,破除隐性壁垒,鼓励支持优质私募基金企业充分发展。
其实,目前国家所做的一切举动已经非常明显了:
1、开放外资进入的驱动;
2、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合并,收购的策略整合;
3、科创板的上市和试点;
一切都是为了未来的长线价值投资,以及长牛局面做的铺垫。而对于私募团队的优化整合,其实也是为了在以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更有实力,更优质的团队,这样才能够在未来外资进入市场后,在A股国际化以后,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对于散户来说,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未来的A股一定要懂得分辨价值,判断估值,不能炒新炒差了,否则后果将会很严重,而去散户化,甚至散户的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对私募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是好事情!
负面清单首次对私募基金行业管理提出明确要求,非金融机构、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原则上不得使用“基金管理”(注:指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基金管理公司或合伙企业)字样;凡在名称和经营范围中选择使用“基金管理”字样的企业(包括存量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将注册信息及时告知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持续关注,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业内人士表示,清单将鼓励真私募基金管理人进入市场,同时让打着“私募基金”名义而不真正从事这一业务的“伪私募”出清。
监管部门同时强调,该项规定仅是要求不从事私募业务的企业,原则上不得以“基金管理”命名,实际操作中,如有注册名称中含有“基金管理”的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应将其注册信息告知金融管理部门。对确实从事该行业的,并未提高准入门槛,并不是设置准入许可或禁入规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私募被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实这是好事,一方面能令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私募机构出清,整治私募乱象。另一方面合法合规、实力稳健的私募机构能脱颖而出,并且塑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目前市场上确实出现了私募乱象,比如没有持牌经营,比如个别企业打着“基金管理”的旗号却不从事金融方面的业务等。
负面清单看起来是一个贬义词,但对于私募行业却是利好的。之前的私募乱象正慢慢地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并且在整治,努力打造一个公正、透明的行业环境。
对于私募从业者而言,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比如之前出现了私募股权基金注册难的问题,以前是需要层层审批,限制多,这次将私募基金行业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予以规范,可有望解决准入难的问题,也能将真正的私募从业人员和那些打着私募旗号从事非法活动的企业人员区别开来。
对于私募投资者而言,也是利好,负面清单能促使不合规的私募机构出清,真正留下来的是合规稳健、实力强的私募机构,加强监管,有利于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私募领域风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