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包公,忘恩负义,戏曲戏曲《铡美案》的故事情节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说一说这铡美案的情节故事,了解了解一下它的本身 。 京剧 宋朝年间,秦香莲的丈夫陈士美进京赴考,一去三年,杏无音讯。值年大荒,公婆相继饿死,香莲葬了双亲,携领一对儿女远涉千里进京寻找丈夫。在京城的旅馆里,秦香莲惊闻丈夫早已中了状元,当了驸马,便闯入驸马府。
香莲见到陈士美,诉说当初陈士美如何许下诺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夫妻恩爱,地久天长。可是陈士美为贪图自己的荣华富贵,狠心抛弃贤妻,甚至把香莲撵了出去。秦香莲悲愤交加,正巧当朝丞相王延龄路过,香莲拦轿喊冤。王丞相闻此冤情,仗义相助。
次日,正值陈士美的生日,王丞相让香莲借机扮作卖唱女,用家乡曲调编些歌词,用以感动陈士美。香莲在堂前,弹奏一曲琵琶词,哀惋凄侧,铁石心肠也为之落泪,但禽兽不如的陈士美,听罢不仅无动于衷,反而要打香莲。
王丞相见情不足以说服陈士美,便把自己的折扇交给香莲,支持她到开封府告状。香莲母子三人前往开封府途中,露宿一处野庙,陈士美派武官韩琪跟踪追至,举刀便要将香莲母子三口杀之灭口。香莲惊问,素不相识何仇何怨,她泣不成声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韩琪听罢十分同情,让香莲母子快些离开。但韩琪因无法交差,便自刎而死。香莲惊见,悲愤至极,收起沾满鲜血的钢刀,直奔开封府告状。包拯接到状纸,便派武官王朝去传请陈士美,陈士美不请自来,反告王朝杀了韩琪。包拯传秦香莲出庭作证,陈士美拔剑刺向香莲,包拯见人证物证俱在,便将陈士美押人大牢。
事后,公主和国太怒气冲冲地来到开封府要人。公堂上,国太对香莲施加压力,夺走她的儿女。香莲誓不屈服,击鼓鸣冤。包拯左右为难,说:“这是纹银300两,拿回家去度饥寒,教子南学把书念,千万你读书莫做官,你爹爹倒把这高官做,害得你一家不团圆。”
说罢拿出300两纹银,劝香莲另谋生路。香莲气愤地唱出:“香莲下堂泪不干,300两银子把丈夫换,从今后我屈死也不喊冤,人言包拯是铁面,却原来是官官相护有牵连。”
包拯听罢,猛然摘下乌纱帽,毅然决定将贪恋荣华富贵、杀妻灭子的陈士美,判以死刑,当场开铡。包拯怒斩陈士美,使正义得以伸张,香莲得到伸冤,陈士美也得到应有的下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铡美案》无论是戏曲版还是影视版,都是虚构的。故事讲的是陈世美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又被招为东床驸马。而另一边陈州闹饥荒,秦香莲公婆亦被饿死,无奈秦香莲带着儿女进京寻夫。哪知陈世美早已是驸马爷,非但不认妻女,更是派杀手截杀。所幸韩琪心善秦香莲开封府大堂告状,最后证据确凿包公将陈世美铡在龙头铡下。
故事主要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忘本,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市井小镇都不能忘记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京剧《包青天》,铡美案是包公故事里最有名的一个桥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答。据以前看过的一份杂志介绍是这样的:陈世美是清代的一位人物。为官清廉,视恶如仇。这样的官员德罪人那是必然的,你都不用想。
包公是历史有名的清官,这是世人妇孺皆知的。当陈德罪的人中也有御用文人等。时间久了就造谣中伤陈,便把包公与陈捏到一起,通过社会伪流言蜚语编成故事再到戏剧,来对陈进行人身攻击,说是陈怎样攀龙附凤,喜新厌旧等等罪名,最后被包拯铡掉。这是大概的人为编纂的故事经过。本来是一出闹剧以达到懈私愤之目的,但不成想却收到了相当好的社会效果,尤为受到社会底层人及妇女的喜爱。通过不断地加工完善,流传下来竞成为经典剧目。这是有心坏人反倒为民留下了一出好剧目。(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认真地看过白志迪老师主演的包公剧,就曾想好好看看铡美案一段,但全剧没有此段,是一次偶然中介绍包剧的说明中提到此事,看后真的记住了)谢大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真的,是编辑故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戏曲《铡美案》是假的。
知开封府是无论如何都管不到皇家事务的,而且开封府只有笞杖罪的终审权,徒以上罪皆须闻奏。开封府只有打屁股的权力,流刑以上的罪必须上报皇帝,由皇帝判定。
包公戏《铡美案》是如何来的。据童德伦所著《陈年谷秘史》考证,历史上湖北均州(现在的丹江口市)有个叫陈熟美的,生于明末清初,顺治八年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考取进士,历任知县、刑部郎中、布政司参政、户部侍郎,政绩卓著,康熙二十三年携妻告老还乡。陈熟美为人正直,一生清廉。顺治十五年,陈熟美任刑部郎中时,昔日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从湖北均州到京城找陈熟美求官,没想到陈熟美婉言拒绝,二人十分恼怒,认为当年曾经接济过陈熟美,现在陈熟美做了大官,却不念旧情,忘恩负义。在回乡途经河南南阳时,正好当地上演《琵琶记》,戏里所演忘恩负义之事勾起二人心中怨愤,于是计上心来,不惜花费重金请戏班按照他们的意思编了一出包公戏来羞辱陈熟美,但是不敢用真名,就把陈熟美改成陈世美,把陈熟美的妻子秦馨莲改成秦香莲,没想到这出戏一经上演大受欢迎,很快在河南、湖北、陕西一带传开,之后经过不断修改就有了现代的包公戏《铡美案》。
上一篇:有什么瓶装软水值得推荐?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