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提高稻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稻田,水稻,模式怎么提高稻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生态效益:稻田养虾,利用了生物间的互利互惠生态原理,同时加快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就土壤而言:小龙虾打洞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降低土壤紧实度和减少容重;残饵及小龙虾粪便等提高了土壤肥力,因此化学肥料施用得以减少,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就稻田水体而言: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氮磷的含量,使水体富营养化降低,因而减少对周围的污染。就杂草防控而言:研究表明,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稻田杂草为小龙虾提高了食物,促进了小龙虾生长;同时小龙虾清除掉杂草,减少了水稻的竞争,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因此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也就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就秸秆还田而言:目前稻田秸秆焚烧会污染空气,而秸秆还田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作为小龙虾食物,因此可以较好的减少空气污染。
社会效益:稻田养虾产出了有机绿色的“稻虾米”,满足了人民群众吃得好还要吃的放心的诉求;面对当前小龙虾供不应求的现状,利用稻田产出小龙虾满足了大众对小龙虾消费的需求,而且还避免了小龙虾重金属超标,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稻田养虾也发展出了生态旅游,为老百姓假期娱乐休闲增添了一个选择;因为稻田养虾有较高的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稻田养虾的大发展也会带动小龙虾苗种繁育、健康养殖、餐饮消费、加工物流、品牌创建、副产品加工等庞大产业链的发展,会带来较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促进老百姓致富和就业,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概况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
二、技术要点
(一)地理条件
周围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电配套,旱涝无忧。
(二)稻田改造
选择集中连片区,与周边普通农田水系隔开,稻田单块面积以20亩为宜,便于管理、投食和捕捞。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m~3m,深0.6m~0.8m,坡比1:1.5以上的环沟,田沟占稻田面积10%~15%。进水口设置80目双层筛绢网布,排水口设置40目以上的密眼网罩。
(三)清野消毒
每亩用75kg生石灰化水或用10kg~15kg茶籽饼浸出液全池泼洒。
(四)施肥
每亩施充分发酵的有机肥500kg+过磷酸钙15kg后旋耕,埋入深度为10cm~20cm。肥料用于培养水草和饵料生物,同时也是水稻的基肥。养殖过程定期用光合细菌和EM菌加强改底。
稻虾共作养殖模式技术要点
(五)水草种植
施肥后第2天,沿环沟浅水处移栽伊乐藻。水草移栽前用福乐灵杀灭青苔,用茶皂素杀灭水草上的鱼卵。水草移栽以3株~5株为一簇,每簇水草间距为1m~2m,每亩泼洒磷酸二氢钾25kg促生长,水草占稻田面积的60%~70%。育苗中、后期,可追施氨基酸类生物肥,保持水草正常生长,培养天然饵料。
(六)虾苗放养
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80尾/斤~100尾/斤的幼虾30kg~40kg,苗种下塘前需3%~5%盐水消毒3分钟~5分钟。苗种运输:就近购苗,带水充氧或半带水运输,运输时间在2小时以内。
(七)管理
防逃:田埂用网片加塑料薄膜构建防逃墙,高60cm~70cm,底部30cm~40cm埋入泥土中。
防鸟:开春后水鸟较多,加之稻田水位较浅,虾苗易被捕食,可在稻田中拉线驱鸟。
投喂:日投喂量为体重3%~5%,均匀泼洒投喂,投饵种类为小麦、玉米、小杂鱼等。
(八)捕捞
捕捞时间:4月~6月(水稻栽种前),
捕捞方法:在环沟及田中间投放虾笼进行捕捞,捕大投小,轮补轮放,地笼设置位置2天~3天换一次。
(九)第二年苗种来源
未捕完龙虾进入环沟后,通过人工调控水位的办法,进行诱导繁殖。
(十)水稻种植
水稻宜选择中粳稻,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法。种植时间:每年6上中旬至7月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高稻虾共养的经济效益,一要提高虾的高产品种,才能养的出高的产量,稻谷可以做有机品种,稻虾共享一般不用药和化肥,价格可以卖得贵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户种植粮食积极性锐减,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充分发挥当地水稻和水产优势,要积极探索高效生态种养模式。2015 年怀宁县黄龙镇结合绿色模式攻关项目,开展了“稻虾共生”技术推广试验,稻虾共生实验示范基地位于怀宁县黄龙镇金河村,基地负责人为金河村村民、怀宁县水产技术推广能手、2015年度中华农业科教神内基金农户推广奖获得者郎银杰(全国仅有渔户18户),基地目前面积133.33公顷。稻虾共生稻田养虾在产业上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在产品上符合市场对优质稻米和龙虾的需求,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生产出一种安全、不喷药、不施肥的原生态米,而且稳定了粮食生产,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真正实现生态种养、虾粮丰收的三赢局面。因此,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养结合新模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