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的思想是不是就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呢?
良知,思想,万物王阳明的思想是不是就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阳明的思想是不是就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的思想是不是就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呢?这个问题似乎是很有道理的,确实就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表现。
王阳明《心学》中心思想就是“致良知”。致良知就是“心”即理,知天理。是很自然的良知,不需要从外面添加一丝一毫的纯天理,为此也可说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
一个人的思想心愿如果很在乎,就变成了有目的心态,那就不是纯天理了,也不是心的本体表现。
王阳明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回答的一段话“心就是天理,世上哪还有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
从这句很强调的话,就更加好理解心的本体思想很重要,也就是“心无外物”使人会更有良知。一个人在这种有良知的状态下,其实就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
再说,天与地是大公无私的,是很公平的,万物生长都是公平对待。对人心来说其实也是一样,只要心无外物,也会对任何人和事都会公平对待。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也会看得平淡,不会对自己的思想产生纠结感到不安而不快乐。其实也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的体现。
总之,王阳明《心学》中心思想“致良知”,就是突出人的心本体表现出来,确实就是“一种放下,不在乎的思想”表现,完全正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真正进入化境的表现,装是装不出来的![耶][我想静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真不是。不曾拿起,何来放下?
王阳明的思想中,比较经典的理论就在于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和“知行合一”了,
“心外无理”主要是王阳明在反驳朱熹的物理能离开心的观点,说白了,王阳明指明“心即理”,本心至善。而“心外无物”则是王阳明为了巩固“心外无理”这个理论而进一步阐述“心”和“外物”的关系。所谓的“知行合一”则是“致良知”的体现。
所以,王阳明的思想不是所谓“放下,不在乎”,颇有些“万物皆备于我”的感觉,“我本来就有”,“世界只在我眼中”,又何来“放下”、“不在乎”的说法呢。
1、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与“心外无理”
王阳明提出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实则更多是在消解程朱的天理,以求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变成内在的“良知”,继而成为生来固有的存在。
如王阳明曾说:
“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而爱物,即仁民而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心外无之理,心外物之物”。
王阳明是在用这句话告诉我们,外在的事物之所以存在,在于人自身的意识,这世间万事万物的意义,是人意识所赋予的。比如,山在人的眼中是山,是因为人的意识赋予了眼前这个物体为“山”的意义。王阳明这句话实则就是在强调“心”的作用了,外界的万物之所以是万物,是因为人的“心”在发挥作用。对人而言,没有离开人的意识(也就是王阳明所谓“心”)而独存的。
因为赋予“万物”意义的,是人心,所以心外无物,而所谓的让万物之所以是万物的“理”,便随着万物,与心紧密连接起来。“心即理”,心赋予万物存在的意义,也相当于说,是心赋予万物存在的“理”。
或者换种比较好理解的说法来理解一下王阳明的逻辑。假设有一个自然规律,人的意识并未发现它,所以它对于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人意识下的世界,意识没有“顾及”的,对于人来说,就是“不存在”的。所以,人眼中世界之万物之所以是万物,实则是人的意识在去赋予万物意义。
基于上述逻辑,从社会伦理层面来理解,道德规范便成了本心之内的先天良知,于是,王阳明进一步指出“知行合一”。
2、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这里的“知”和“行”有两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往往容易被忽略,但却是理解阳明心学的关键。
第一层含义中的“知”是人之主观意识中心理感受的“知”和心理活动的“行”,这层含义中的“知”源于人本身先天就有的“良知良能”,而“行”则是人先天就有的“良知良能”指导下的心理活动。
第二层含义,则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导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就是人的实际行为与心里所想是一致的。
虽然第二层含义更令人接受,也传播得更加广泛一些,但是从阳明的“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来看,第一层含义更加接近其本意。
3、总结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其精华大抵在于其“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从社会伦理层面来看他的思想,他将道德规范上升到了人之先天良知良能的层面,让道德规范对于人来说不再是冰冷外在的教条,这某种程度上也对僵化教条禁锢身心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王阳明的心学不能看成是一种“放下”或者说“不在乎”的思想。因为“心外无物”,万物本在我心,就不存在所谓的拿起,那么又何来所谓的放下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到外面在路上碰到查身份证,没有出示任何证件我也给他们看了,如果我不给他们可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