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古代犯罪后为什么一些人要秋后问斩?
秋后,董仲舒,秋分在古代犯罪后为什么一些人要秋后问斩?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古代犯罪后为什么一些人要秋后问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非常敬仰天地、天时,认为丰收、祥瑞、灾难、瘟疫等都是和天象、天时有关,于是古人非常重视,天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和夏长如果杀人,会惹怒上天,降下灾难,一旦杀错了人就像窦娥,六月飞雪一样。
所以古代杀人一定是顺应天时,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五谷丰登,完成这一系列后再杀人,这叫秋后问斩。其实这种行刑的方法,抛开迷信,也是比较遵循自然规律的,春夏是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成熟的季节,犯人也到了生命的尽头,开刀问斩。
秋后问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传》有载“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礼记》也有“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的记载,到了西汉时,汉武帝广征治国方略,儒家代表董仲舒脱颖而出,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纳五常等理论,这里面就有顺应天时,秋冬行刑的建议,形成律法,后世均沿袭此规定,称为“秋决”。
而且杀人的地方很关键,一定是午门午时三刻问斩,午门是居中向阳,正南的位置,午时三刻为现在的正中午12点前后,这时阳气最盛,阴气最弱,为防止犯人阴魂不散,于是古人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听到对于死刑犯的判决是“秋后问斩”,为什么一定要秋后?这里有什么特殊意义吗?下面我来具体分析。
秋后问斩的涵义
古代一直有“秋后问斩”一说,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我国关于秋后问斩的最早记载是: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礼记·月令》
秋分的神奇之处在于与春分一样,昼夜平分,但相反的是,秋分后白天将越来越短。对这样的节气,古人是充满敬畏的,于是逐渐形成了“秋分祭月”、“秋后问斩”、“秋分占候”、“早卧早起”等一系列“秋分现象”。其中秋后问斩最为我们所熟知。
秋后问斩适合古代社会生产规律
众所周知,春天要播种,夏天要耕作,初秋要收获,此外,这三个季节还适合用兵打仗,只深秋渐冷后,以及整个冬天,由于气候因素,不是和用兵。因此,一年之中,无论是朝廷还是平民百姓,空余时间最多的就是秋冬季节。
所以选在秋季和冬季之间行刑,具有一定的威慑性,杀人不仅仅是处罚犯人,更重要的是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其他时节百姓们都忙于农活,无暇观看斩首罪犯,达不到警示世人的作用,而在秋收过后,农民忙完农活,闲暇时间非常多,这时再进行斩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秋后问斩源自天人感应思想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庆赏罚刑,当其处不可不发,若暖暑清寒,当其时不可不出也;庆赏罚刑各有正处,如春夏秋冬各有时也;四政者不可以相干也,犹四时不可相干也;四政者不可以易处也,犹四时不可易处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在古代,科学水平有限,对于自然界发生的事情不能够进行科学的解释及证实,认为这世间存在这主宰一切的造世主,便是天。但是春天和夏天都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唯独秋天,是树叶纷纷凋零的季节,冬天更是万物沉寂蛰伏,这种肃穆的氛围正好是行刑的时间。
按照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上天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在春夏庆祝奖赏,在秋冬处罚行刑。因为秋冬时节“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
王者生杀,宜顺时气。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西汉时期行刑的时间在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采用,直到清末。
秋后问斩的另一层含义
在明清的律法中,死刑被分为立决(立即执行)和秋后决(秋后执行)两种,惯称斩(绞)立决/监候。在这里,秋后处决是被用于与立即执行相对的一种缓期执行方式。明清的法律条文里都注明了死刑案件(称为真犯死罪)是立决还是秋决。相比中国古代其他封建王朝,明清两代是唯一进行这样分类的朝代。因此,这种秋后处决制度也被看做是当代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起源。
此外,秋后问斩也给了犯人伸冤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冤假错案的产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道题,我来答。
在古代犯罪后,为什么一些人要秋后问斩?一个是因为古时迷信,认为万事应适应天意,而秋天肃杀蛰藏,正合适。另一方面,受到董仲舒的思想影响。
顺应天时
因为古时,人类迷信,觉得天地之间应该有个主宰者。既然天有秩序和法则,那么人间司法就应该适应天意,顺应四时。
古人认为,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总不能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问斩,肃杀蛰藏的秋冬就挺合适的。
于是,古代行刑多在秋天,就有了“秋后问斩”这个说法。
董仲舒“天人感应”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继承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上,提出了“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下之人应该顺从天意,而不能违背,否则会招致灾害。
上一篇:你平时自己怎么搭配衣服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