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会出现在唐朝?
武则天,女性,皇帝为什么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会出现在唐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他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但没有继续下去。不过,如果真的去做这样深入的比较研究,我们可能会发现:武则天的称帝的确与周边各国的女性统治者很不一样。
武曌一直是中国集体想象的一部分 | 专访汉学家罗汉
美国学者罗汉(N. Harry Rothschild)为她撰写了一部传记《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但他只是想通过武则天的生平来“了解古代中国的朝廷、社会、两性关系的性质,以及礼制、象征和美学在皇权政治中的作用”[2];至于她一生最大的谜团“为何只有她当上女皇”,则只是像许多人那样泛泛地归结为唐代政治中的北方胡族传统:“在大草原上,妇女不用只待在家庭内部。许多草原部落都是母系氏族,以母亲而非父亲为尊。广阔的草原、隐蔽的毡房、放牧的羊群取代了高高的城墙、无尽的封地和中国儒家社会里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严格的对称性。在大草原上没有外部男性领地与内部女性领地的划分,草原上的女子生气勃勃、不屈不挠,她们像男子一样打猎、放牧,也精于骑射等关键技能。就社会地位和两性关系而言,中亚的妇女比汉人妇女更加自由。”[3]至于为何没有另一个中国女性能步武则天的后尘成功,他认为这只是因为“这些女子均缺乏武曌的刚毅、决心、智慧、聪颖、语言天赋、好运”[4]。
这个答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至少西汉的吕后、清代的慈禧太后,都不乏武则天的政治才能与运气,但即便她们本人有意,当时的政治结构也会对她们称帝构成极强的阻碍。至于说“唐代女性地位较高”或“唐代受到北方草原传统的影响”,这虽然部分是事实,但却也是一种流行而含糊不清的说法,正如孟宪实在《论武则天称帝》一文中所说的,“唐代妇女的所谓‘高地位’对于女皇成功而言,绝非充分条件。……这类因素,如女性地位比较高、佛教舆论造势等,在促成女皇诞生这个问题上,最多是推波助澜,即所谓缘饰之说。而最高统治者的换位,必须到政治实力中去寻找答案。”[5]
孟宪实此文是我所过目的有关这一问题最具洞察的一篇文章。他强调,皇帝制度虽然是为男性设计的,但当一个强势女性掌权时,这些制度性的制约条件忽然烟消云散,因而决定性的核心因素还是政治,“准确的程序应该是,武则天首先控制了政治,然后利用制度,保证自己的政治发展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在这一场权力博弈中,“武则天称帝的关键显然不在制度如何规定,而在武则天如何成功运作。而这,主要是政治问题,其次才是制度问题”[6]。他详细论证,武则天通过一次次试探和验证,最终确保她的最高权力是唯一和排他的,任何异议或反抗的力量都被逐一扑灭。他的结论是:“武则天称帝成功,是众多偶然因素促成的。这些偶然因素再没有机会集合于另外一个女性政治家身上,于是女皇故事终成绝唱。”[7]
在此,他很好地解释了“武则天是怎样成功的”,强调这是一系列权力政治博弈的结果,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如果说这样就能顺便说明“为什么别的女性无法成功”,其实却不尽然。仍以慈禧太后为例:她同样通过一系列政治博弈掌控了无可置疑的权力,别说没有大臣能够挑战,甚至当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时也被她以软禁的方式近乎废除,但她却仍然没有迈出称帝这一步。
这都意味着,武则天的称帝不仅是她个人的成功,更值得注意的是:从“为何再没人能像她这样成功”中,正可看出中国传统政治的某些结构性特点。在武则天所处的时代,一个女性还能通过权谋突破这些制度安排称帝,但在那之后,制度已严密到无法突破的地步,此时就再没有人能重复她的成功了。
谁能成为女皇?
在古代的男权社会政治中,女性要登上最高权位,通常只有三种办法:作为统治者的女儿/姐妹、妻子或母亲。
欧洲历史上最常见的是第一种“从公主到女王”的路径,如英国历史上的六位女王都是因为老国王缺乏男性继承人,不得已让女儿来继承王位。但法国例外,原因之一是法国王室严格遵守《萨利克继承法》,规定女性不能继承王位;但这也不仅是因为14世纪之前法国每代国王都碰巧有男性继承人,还因为法国贵族将萨利克法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特别是法国瓦卢瓦王朝便是1317年腓力五世僭越了主支的让娜(路易十世的独女,腓力五世的侄女)之后创立的,因而他们当政时便把萨利克法抬出来作为继承权的合法性依据。1328年法国三级会议正式援引萨利克法来拒绝了根据母系血统提出法国王位诉求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因而这对法国来说成为不能触碰的严重问题。
第二种则是“从王后到女王”的道路,最著名的便是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一世的皇后)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三世的皇后),后者还是在推翻其丈夫的统治之后登基的。当然,这是极其罕见的,一般从王后变为女王,都是在其身为统治者的丈夫死后、继承人又年幼或因故不能进行有效统治之时。在中国历史上,一般此时都是以太后摄政的情况出现,典型如元代的乃马真后、海迷失后,她们执政时期虽被承认为统治者,然而她们却从未称帝,当然也没有帝号,严格来说并非女皇。
第三种“从太后到女王”往往与第二种密切相关。罗马帝国女皇、雅典的艾琳(Irene of Athens)原是利奥四世的皇后,在780-790年间成为儿子康斯坦丁六世的摄政,并于797年推翻儿子的统治自任女皇(但在五年后的政变中被流放)。她的生平与武则天颇为相似,而且,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的情况在中国史上绝无仅有,但罗马帝国历史上却曾有不少王后、公主与男性一起成为共同执政(co-rulers/co-regnant),这与罗马惯于进行双头统治的惯例有关。东罗马帝国皇帝迈克七世(Michael VII Doukas)继位时年幼,处于其母Eudokia Makrembolitissa摄政之下,当其母1068年改嫁给罗马诺斯四世(Romanos IV Diogenes)之后,他被降级为“小皇帝”(junior emperor)。像这种太后改嫁后的丈夫成为新皇帝的情形,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能有的。
当然,严格来说,还有第四种成为女皇的途径,那就是女性自己白手起家开创一个王朝。唐代浙东农民起义军首领陈硕真在永徽四年(653)起兵后就自称“文佳皇帝”,不过她旋即失败,很难被认为开创了一个正式的王朝。
以上这几种方式中,第一种在世界史上最为普遍,中国周围各国在中古时代也都出现过皇女登基的情况:如越南唯一的女王李昭皇(1224-1225);朝鲜新罗王朝的善德女王在统治十六年(632-647年在位)之后甚至还传位给堂妹真德王金胜曼(647-654年在位);日本的桃园天皇去世时明明有男性继承人,但因为独子才5岁,结果却由桃园天皇的姐姐继位为后樱町天皇。这些在中国史上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因为中国在极早的年代就确立了男性继承权,并且最高统治者也不像欧洲王室那样奉行一夫一妻制,因而很少出现没有男性继承人的例外情形[8]——即便出现,也都无一例外宁可选择旁支也不选女性继承人。如南北朝时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有六子二女,但五子早逝,另一子在北朝为人质,其结果是侄子陈蒨而非女儿继承了皇位。
上一篇:伦敦金买卖真的适合普通人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