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子宝座都打造好了,为何康熙皇帝迟迟不让太子胤礽出阁?
康熙,太子,皇太子太子宝座都打造好了,为何康熙皇帝迟迟不让太子胤礽出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时间来算,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1662年-1722年),执政五十五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康熙本想着天下初定,西部叛乱,各地藩王虎视眈眈,自己的皇位很是凶险,要早立皇太子以备国事紧急之需。结果一不小心活了个长寿,可他还是真的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呢。可这就苦了皇太子了,到第一次被废胤礽已经做了三十四年太子了,夜长梦多,这个职位上的凶险可是不言而喻的。
1、第一次立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各成年皇子,包括郡王,亲王等。从此受封的诸皇子有权参与国家政务处理,并分别有各自机构,配备各有官吏下属。这次分封各皇子,虽然相对削弱了太子及太子一派的力量,对皇太子是一次考验。但同时,原来各皇子手中无权,虽有怨言,也不可能兴风作浪(虽肯定会想,我和太子不都一样是皇上的儿子,为什么我不能继位?)。可这回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各皇子心里是不可能没想法的。从而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是皇太子及皇太子党。于是,皇太子与皇帝、皇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尖锐。
具体有几件突出的事件:
一,皇老大偷偷向康熙打了个小报告,说了一堆皇太子的坏话,并且有枝有叶,头头是道。皇太子暴戾不仁,对诸王,贝勒,贝子及大臣不放在眼里,不尊重,甚至殴打,从上之下都对他有意见,丝毫没有一个做皇太子的威严与仁慈。另外贪污贡品,纵容下属亲眷做不法之事。若有若无的事说了三遍,康熙深信不疑,非常生气。他最不满太子的是越位处事。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二,康熙巡行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病,康熙十分焦虑着急,因为康熙老来得子,对老十八宠爱之至,而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怒从心头起,气愤地责备太子,你就是禽兽作为,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
三,在巡行返京途中,康熙发现皇太子夜晚靠近他住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最终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赋性奢侈”、“暴虐淫 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被废黜太子身份。
2、第二次立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同时也是不舍的就此抛弃自己悉心培养的胤礽,康熙帝复立胤礽为太子。
同时,分别晋升了诸皇子亲王,郡王,贝子,贝勒。康熙试图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兄弟之间的团结,煞费了一番苦心。
可自初次被废黜后,胤礽精神可能受到刺激精神失常,行为疯癫乖张,康熙帝痛惜不已,连续几天都难过的流泪,寝食不宁,十分痛心。
皇太子虽复位,原有的矛盾并未解有效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1710年四月,皇太子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康熙实在忍无可忍,心彻底凉了,再一次废掉皇太子,并把胤礽圈进起来。后康熙帝将废皇太子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召集皇子觐见,康熙帝遗诏立胤禛为继位皇帝,胤礽儿子弘皙为亲王,要胤禛善待被废太子与诸皇子,随即驾崩。
这也值得我们去深思一下,太子胤礽天资聪颖,儒家经典无所不通,马上步下样样精通,善于骑射,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太子为人谦恭有礼,且有治国天赋,替父亲听政,有治国天赋。
可为什么会发展到被废囚禁呢?康熙把对最爱的结发皇后的爱转嫁到太子身上,对太子投入了全身心的爱护,培养,正是这种无限量的包容溺爱,使太子性情大变。惯子如杀子,太子出门排场都超过了他皇帝老子。做错事惩罚太子身边的侍从,并且他认为太子的错误都是他身边人造成的。
最终康熙在极度伤心失望中废除了太子,这是他痛心又无可奈何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胤礽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时才两岁,康熙为什么那么急就立太子呢,立太子在封建王朝可是关乎国本的大事啊,而康熙自己当时才二十来岁,身体棒得很,远没达到需要立太子时。因为当时正发生三藩之乱,康熙为了平定叛乱,为满清能够在中原继续站住脚并能更好地统治中原乃至成为继明后的正统中原王朝,康熙决定接受并扩大汉化,争取汉族精英和知识分子支持满清,为了得到汉族精英和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康熙弃满清旧俗,改为汉族中原政权的嫡长子继承制,以此来得到中原广大汉族精英和知识分子的人心以及分化瓦解三藩集团中的汉族人心。
康熙长寿,在位时间太长,胤礽两岁就被立为太子,到他成年时,康熙也才盛年,因为这时双方还无法交接,基于权力排他性逻辑,双方势必起嫌隙,生矛盾。这是政治无解之题,康熙为君为父,大权在握,拥有主动权,胤礽为臣为子,被康熙压制是必然的。
另外,康熙有众多的皇子,胤礽成年时,也有不少他的兄弟也己成年,再加上康熙还让诸多成年皇子参政,导较胤礽不少皇兄皇弟都拥有不小的政治势力,这对胤礽都造成了巨大压力,激化了胤礽与康熙的矛盾,以致造成了后来康熙胤礽父子俩无法接受和收拾的政治局面。
上一篇:有人说父母之爱有三层,皮之爱为轻骨之爱为次,如何做才算第三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