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子宝座都打造好了,为何康熙皇帝迟迟不让太子胤礽出阁?
康熙,太子,皇太子太子宝座都打造好了,为何康熙皇帝迟迟不让太子胤礽出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太子宝座都打造好了,为何康熙皇帝迟迟不让太子胤礽出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祖康熙是在什么背景下立的太子呢?
二阿哥胤礽有着显赫的母族,他的母亲是康熙的结发夫妻,一起陪着康熙度过很多难关的皇后赫舍里。
赫舍里生胤礽时难产,拼着最后一口气生下孩子后便去世了,康熙既伤心皇后早逝,又心疼胤礽连母亲的面都没见过,心情激荡之下毅然决定立胤礽为皇太子,因此,胤礽就成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康熙对胤礽的培养,可谓是精心对待、亲历而为,1687年,康熙为太子胤礽选定了老师:詹事府詹事汤斌、詹事府少詹事耿介、吏部尚书达哈塔还有以及后来的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英,这四位皆为饱学之士,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西征期间,胤礽与皇三子胤祉赴康熙行宫探病,因太子表现不佳被遣回京师。十二月初四日,孝庄太后三周年祭日,胤礽在安奉殿(孝庄棺椁暂安处)祭奠。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分封皇子,相对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对皇太子是一次考验。同时,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是皇太子及皇太子党。于是,在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
另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因此,这就是康熙皇帝一直犹豫不决,迟迟不让太子出阁的原因,结果愈演愈烈,最终在康熙47年,第一次废黜了胤礽太子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胤礽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公开册立的太子,刚满月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从小到大康熙一直以太子的标准培养胤礽,倾注了很多心血,甚至将胤礽的太子宝座都已经打造完成,可是康熙却一直没有让胤礽出阁,究竟康熙皇帝的这些做法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在皇后赫舍里氏生下胤礽之后便过世后,康熙的内心十分悲痛和愧疚,他将这份感情弥补在胤礽的身上,在胤礽刚满月就被立为太子。所以胤礽的太子之位并不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大,而是康熙皇帝对胤礽生母很宠爱和愧疚。当然在培养胤礽的过程中康熙也没有动摇过,还令胤礽长期监国理政,时间久了,胤礽感到自己不日便可登基为帝。
康熙帝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61年,面对着康熙迟迟不退位,胤礽有些着急,一直尊贵的太子的胤礽,并没有给与充分的理解,更加不懂得如何处理和父王之间的关系,后来很多大臣还撺掇胤礽篡位,让胤礽对康熙越来越不满,以至于后来做出很多过分的事情。康熙一怒之下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在废除后,康熙帝又动了恻隐之心,将他重新立为太子,不想胤礽再次遭遇被废,这样的更替逐渐转变为康熙对胤礽的失望。
康熙和胤礽之间的嫌隙就在于,康熙认为胤礽对自己不够孝顺,胤礽后来的一些做法就是在逼迫康熙退位,而康熙皇帝作为一代明君,他的政绩突出,身体康健,并没有退位的理由。加上康熙看出胤礽对于兄弟不够亲厚,这些问题长期积累,让康熙渐渐对胤礽失去了信心,就发生了废太子的事件。
而胤礽的太子宝座在被打造好之后,康熙当时没有让胤礽马上出阁也是同样的理由,当时的康熙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他根本就不会考虑到退位的事情,更加重要的是,胤礽的太子宝座被打造好是在康熙十八年,这个时候胤礽的年纪还比较小,让他马上出阁也不太合适。虽然康熙对胤礽十分看重,但是皇室无父子,当胤礽暴露出要提早登基的想法时,就是父子之间关系破裂之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遵循祖制大汗死后,继承者是由本部贵族共同议定的,并且规定大汗不能在生前预立太子。皇太极、顺治、康熙继位也不是预立的接班人。
到了康熙继位时,因为只有八岁,由鳌拜、苏克萨哈索尼遏必隆四位重臣辅政,为了平衡权利,孝庄太后招索尼的孙女做了皇后,1665年完婚,时年康熙十二岁,赫舍里氏也十二岁,正式封皇后,婚后一直恩爱备至。1674年皇后在生下胤礽后,难产而去世。康熙悲痛万分。虽以后又先后封两位皇后,但舍里氏他心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这也是康熙倍爱嫡子胤礽,并力争立为继位人选的重要原因。
1675年,康熙多次争取获得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同意后,坚决给年仅两岁的胤礽公开预立为皇太子。在十二月十三日,康熙亲自举办正式册封皇太子胤礽典礼,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康熙皇帝为太子胤礽登上宝座确实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事情往往随着时间推移改变,会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发生,从而导致立场结果的改变。究竟什么原因使胤礽由稳定的皇位继成承人两次被废呢?
上一篇:有人说父母之爱有三层,皮之爱为轻骨之爱为次,如何做才算第三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