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百善孝为先”你是怎样定义的,“愚孝”也是孝吗?
父母,为先,子女“百善孝为先”你是怎样定义的,“愚孝”也是孝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然而,我们今天多把“爱”与“孝”混淆。
父母与孩子的爱,合乎天地自然之道,是人类得以繁衍的动物本能,无需过分强调,根本不必装进“孝”的筐子里——“爱”之大,硬塞入“孝”,无异于赶大象进冰箱。
然而,成年的孩子不听父母之言,就是不孝;不赡养父母,就是不“孝”。何其谬矣!
现代社会,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纳入现代评价体系。孩子与父母意见不一,应以“是非”为判断标准,而不是凭借父母高人一等的地位。孩子对赡养父母有意见,法律裁判比道德审判更简洁高效。
至于“愚孝”……
“孝”且如此不堪,遑论“愚孝”?“孝”“孝顺”以及“愚孝”,有区别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的一句古语。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的心,他就会乐于助人。反之,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百善孝为先”是一种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的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
我想,大家都知道子路吧,他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挖野菜度日。
有一次,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于是,年幼的子路去十几里外的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此后,子路便四处打工,赚了钱,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买米回家孝敬父母,直到他们去世。
子路的行为是可贵的,他的行为是无人能比的,他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我,他是我们的榜样!
想想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为了工作竟然长年累月不去探望父母,有的甚至连一个电话都不打去问候父母,还有的只顾自己吃喝玩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这些都让我们触目惊心。
古人尚且知道“百善孝为先”,更何况作为新时代学生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呢?
孝,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的品德。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令我难以忘怀,感动万分。
19岁的临沂女孩张英华在2010年考上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但是她为了照顾瘫痪的母亲,比学校正常的开学时间晚了近两个月才去报到。2008年,张英华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从此卧床不起。2010年初,张英华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维持家人生计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张英华一个人身上。即使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张英华依然顽强学习,然后开始打工挣钱养家。在食品厂干活时,张英华每天要站在机器旁劳动十多个小时。晚上回到家后,她还要生火做饭、喂母亲吃饭、辅导弟弟做功课,直到深夜才休息。面对这样的生活重担张英华说,为了家人,再苦再难她都不怕,她要和家人顽强地生活下去。
当人们得知她考上大学的消息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爱心人士的援助下,2010年10月25日,张英华终于成为了一名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并且她毅然决定带着瘫痪的母亲一起上学。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知道爱无处不在。
张英华用她的行动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孝顺的最基本的内涵。她的经历是坎坷的,他的言行让我们深深地感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这些都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的,再加上几千年的血脉传承,应该早就已经融入到了炎黄子孙的骨髓中。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可能他们没有上过小学,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我们不去追问。当看到张英华这一生动而又鲜活的事例时,我们都需要自问,他家境贫寒却依然守护着最珍贵的孝道,我们能做到吗?孝道,是一种美德,永远不要忘记。
孟子云:“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结晶,孝敬父母更是做人的本分。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千年来,它影响了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它的事迹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闪光点——美德。让文明美德之花在人们心中尽情绽放,让中华美德陪伴我们一同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里面的东西都是我的只是调个排对而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孝字占据着极 重的位置,儒家就有《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伤毁,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百善孝为先”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百善孝为先,是做人的根本伦理,对父母恭敬,感恩,以赡养父母为已任,不做违法乱纪的事,让父母安享为孝。善待家人后才能善待其他一切。
而愚孝非孝,愚孝是一种刻板的孝,是一种照书全搬,读死书的行为。古代的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便是一种愚忠愚孝。而现在一些人,一切以父母为中心,会认为父母所做所说都是正确的,不分是非,无条件支持,便是愚孝,须知父母也是普通人,也会有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早在《孝经·谏诤章第十五》便有,:[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可见古人早就点出了孝与愚孝的区别了,当父母,君主的行为不合礼道义礼仪时,做儿子臣子的应当劝阻,才是孝道,而不劝阻,一味盲从,陷君父于不义,才是不孝。二十四孝图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人,为了节约粮食,供养母亲,就想把亲生儿子埋杀。幸好,埋儿挖坑挖出一坛金子,儿子才幸免于难。这是作者一厢情愿的臆想,子杀了母能安心开心吗?杀子养母实则是极大的愚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