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北方人几乎一过节就吃饺子?
饺子,都是,吃饺子为什么北方人几乎一过节就吃饺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北方人几乎一过节就吃饺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好为什么北方人过节都喜欢吃饺子在很久很久以前,饺子跟馄饨是一回事说北方人对饺子有执念,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饺子。仔细分析这种所谓的北方专属食物,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指标:1.面食2.包馅3.煮制食用4.半月形状。这可以看出,除了第四条也就是形状方面,饺子和南方人民喜闻乐见的馄饨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事实上,饺子和馄饨的关系悠久而且复杂,自古至今这两者都存在混淆不分的情况。馄饨大约在秦汉时就已经出现。因为密封成一团,很像《庄子》中提到的没有七窍的“浑沌”,所以以此得名。饺子是馄饨的一种衍生品。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证明这个时候,虽然顶着“馄饨”的名字,但现在的“饺子”已经形成,而且颇为流行普及饺子逐渐有了区别于馄饨的专有名称,大约是在唐宋时期,如唐代的“汤中牢丸”、宋元时的“角儿”、“扁食”等。明清时期又冒出了“水角儿”、“汤角”、“煮饽饽”等一大票称谓。“饺子”这个叫法,则要到清末民初才正式出现。区别于馄饨在南方的发扬光大、流派纷呈,千百年来饺子并没有明显变化。而有意思的是,复杂的馄饨演变成普通的日常食物,可一以贯之的饺子却让北方人爱得深沉,口头心头念念不忘:平时吃,过节也吃,孜孜不倦、不亦乐乎。所以,广大南方人民提出了一个严肃并且深刻的疑问:饺子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后来饺子怎么成了“盛宴”的代表?饺子本质上是一种面食,所以,面对于饺子至关重要。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的影响,国际国内都公认优质小麦产区为36°N附近。对应到中国地图上,就是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中国南方则很少种植小麦,因为湿热的气候不利于小麦灌浆,不仅产量低,还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害。饺子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看看饺子馅。饺子之所以在北方发展成一种节令食品,饺子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原因很简单,饺子馅里有肉。在旧社会以及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都维持在比较低的状态。肉类作为商品很短缺,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才逐渐停止了凭票供应。而且价格高昂,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在日常饮食中负担。于是,包着肉的饺子在人们的心中与“盛宴”划上了等号。既然是“盛宴”,那么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享用。反过来说也成立:逢年过节必须要以饺子作为“盛宴”庆祝。因为商品缺乏而获得相似待遇的还有面条。在北方,关于节令饮食的民谚有很多,但始终没有离开饺子和面条这两样,比如“头伏饺子二伏面”、“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所以如果说北方人过什么节都吃面条,其实也是成立的。最后要提到的影响因素是包饺子。从发面、和馅再到擀皮、包,比较来看,饺子的烹饪准备工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除了节庆等特殊的日子,平常很难有大段的空闲时间。而像入伏、冬至,不仅处于农闲的间歇,而且刚好经过丰收。家家谷满仓,人们也就有了机会打打牙祭。饺子也就成了一种情感寄托北方人坚持在节令吃饺子,往往还和特殊的民俗挂钩。比如民间传说饺子由医圣张仲景发明,是为了治疗耳朵在冬季的冻烂。冬至吃饺子成为习俗,就是因为人们希望平安过冬、不冻耳朵。而对于相对温暖的南方,冻耳朵基本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再比如清代末年间,北京有风俗规定除夕到大年初五的五天内,不能用生米做饭。这也就解释了“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的来源,这些食物无一例外都是面食。至于年三十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更是人人皆知的了。不过,说了这么多还都是表面现象,更深层的原因应该是北方人对饺子具有特殊的感情。对于很多北方人,饺子就是家的味道,象征着团圆美满。包饺子的过程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其乐融融、气氛欢悦。当一种食物变成一种感情的寄托,无论它口感如何、制作工艺如何,它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美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北方有逢年过节吃饺子的习俗?
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特别是北方人。因为北方冬天气温寒冷,传说冬至那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所以为了吉利、吉祥、平安,再加上饺子好吃,便于制作,北方一直就有逢年过节吃饺子的习俗。 传说饺子起源于东汉,是医圣张仲景首创的,最早是把饺子当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后来发现把一些食材放进去包起来煮熟,制作简单,皮薄馅嫩,下锅味道鲜美,营养较少流失,大家喜欢吃,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食文化的内涵,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而且“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美食,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你想想,我国祖先对此是多么的重视啊!无论怎样,为除掉一年的晦气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顿“饺子”。因此远方的亲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这是多么美好、祥和啊。 到了三国时期,饺子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随着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到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待饺子煮熟以后,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更美味。这种吃法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所以当人们觉得这种食品好吃、好学、好做,方便使用,自然也就流行下来。后来,随着饺子品种的丰富和多样化,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细化,而且把吃饺子作为过年的指定产品,因为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的时候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张彩灯、贴对联、打扫庭院,准备迎接远方的亲人,过个团圆年。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年夜饭有必吃饺子的传统,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根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最迟在明代已经出现。据《酌中志》载,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特别在北方,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饺子,这个盛大而有仪式感的包饺子行为,似为每家每户美好团员的象征,大家每个人在包饺子的一刻,互相倾诉、互相问候,互相表达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未来,没有任何一个活动具备如此强大的家庭凝聚力,所以,饺子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和祝福的载体,在中国人的每个家庭里一直传承并进行着。北方天气冷,吃饺子,更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温暖感,因此,北方人喜欢在逢年过节盛大节日期间,将吃饺子作为一种盛宴款待亲朋好友。所以,饺子是是北方家庭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是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取代的当仁不让的首席食品。而且要从初一迟到初五,也就是破五,完成吃饺子遥相呼应的完整,足见饺子在大家心中的位置。
上一篇:年终抄底福州二手房的机会来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