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郑和下西洋到今天,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郑和,下西洋从郑和下西洋到今天,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医学的影响:郑和船队在航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在国内没有见过的疫病,如疟疾,这对中医对外疫病的研究有着新的探索。
4、外交的影响:对外藩属国的威慑,得到明室发出勘合的藩属国,经泉州和宁波等三个通商口岸通商,向明朝市场输入了舶来商品,如芦荟。根据学者估计,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贸易利益,最少为黄金二十万两,白银上千万两,是宋元两代市舶司收入的十几倍。
郑和下西洋到今天,中国经历了的变化
1、明朝海禁,郑和之后再无远洋
郑和下西洋时期是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 ,永乐帝在位期间,施行迁徙富民政策,对地主的控制加强了,完善了文官制度,他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个人认为他安排出海,主要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国威,为自己是大明皇帝正名(毕竟是抢了侄儿的皇位),其他的目的应该是次要,但到了宣德皇帝时,建文帝行踪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而当时出海的主要是政治目的,对外贸易的获利远远不够船队运营的费用,再加上倭寇的侵扰和郑和的去世,郑和之后再没有派出政府力量出海,明朝一直是施行海禁的,直到16世纪中叶,明廷为了重建海上秩序,对海禁存废产生严重分歧。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并获准。但是,明朝仅开放了福建漳州的月港一处口岸,而且只允许泉州和漳州的商人对外贸易,并且禁止对日贸易,史称“隆庆开港”。由于政府部分开放海禁,得以缓解。但因为郑和下西洋没有获得太多的实际收益,且船队耗费太大,明末又各地的起义军,国力衰退,所以甚至有的明朝重臣认为是航海拖垮了国力。
2、清朝海禁,闭关锁国,错过工业革命
顺治三年(1646年)编制的《大清律》保留了《大明律》中有关“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的条文。到康熙解决台湾问题后对海上政策稍微有开放,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廷禁止南洋贸易,但并未禁止东洋贸易和西洋贸易。雍正五年(1727年),时隔十年后清廷重新开放南洋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规范外商活动为理由,谕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但是实际上,当时在南洋的一些西方殖民者仍被允许到闽、浙、江海关贸易,特别是闽海关。例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十八年(1783年)、五十一年(1786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四年(1809年),均有西班牙商人从南洋吕宋到厦门贸易。总而言之,清朝自始至终保持这中央天朝的优越感,闭关锁国,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致使中国科技从明朝还处于的领先地位落后成任人鱼肉的国家。
3、新中国海事
新中国的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先后参与了第二次国共内战、西沙海战、赤瓜礁海战等多次军事行动。是亚洲及西太平洋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海军的综合实力第二强的海上军事力量。
目前中国的进出口份额也在全球占这很大的比例。
上一篇:染发遮盖白发太深了怎么改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