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先让孩子学会吃苦,家长做到了吗?
孩子,家长,让孩子想要孩子变得更好,先让孩子学会吃苦,家长做到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看环境吧!这种东西不是说一成不变的!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当然是好事!但是每个人的性格 格局不同!难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吃上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先辈的,思想观点,现在社会日新月异,孩子更多的是要承受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培养,等最终走向社会,能够独立自主,和社会上的抗压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孩子先吃苦,其实这个说法咱们可以换一下,讲的其实是:挫折教育,而不只是吃苦头。
对这个问题从以下几点来看:
第一,中国的大环境关注孩子教育,有时容易对孩子过度关注。
孩子从小一直到上小学阶段,被关注是孩子的基本需求,家长的及时反应反馈和回应,对孩子建立安全感很重要,但现在的家庭教育是时刻关注孩子,甚至干扰到孩子正常的玩耍,总是主动询问孩子需求,这就是一种过度关注。这会引起一种效果,就是当没有人关注的时候,孩子自己不会处理与自己相处的时间,久而久之,在成长到初中或高中的叛逆期时,也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情绪,所以有时会导致孩子产生性格突变的情况。因此关注孩子成长,但不过度关注。
第二,挫折教育应该是让孩子面对困难时有勇气。
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的小事情时,多增加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讲的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是否能行,简单来说,就是老百姓说的自信。自信,其实更多的是他能力的成长,通过自己的能力克服一点小困难而慢慢积累起来的。而不只是你表扬他和夸奖他就能得到的。
所以在平时孩子解决一些小困难的时候,遇到畏难情绪,家人可以引导孩子:困难是正常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但如何看待他才是每个人的勇敢的表现。
第三,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让他先想办法,试错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家长此时要进行情绪鼓励,事情结束后帮孩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孩子自己慢慢养成事后总结的习惯,这样他的进步才会更快。
所以,遇到挫折,通过每一次困难的挑战,让孩子成长,这种方式更好,而对孩子的诉求不回应不关注,而让孩子吃苦,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出了问题也进行情绪引导和方法教育总结,这样的挫折教育效果就很差了。
第四,挫折教育不等于主动制造困难。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成长,会给孩子制造一些矛盾冲突甚至困难,给孩子出一些难题,让他克服这种方法并不是不对,而是可能设置的题目和场景并不是日常出现的具体问题,所以孩子在解决时想利用手边的资源或工具,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借力使力,反而容易形成不好的心理影响。家长应该在具体问题出现时,协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孩子想办法解决具体问题,或是让他解决后,我们问他:这个事情你自己看看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协助孩子总结。这些,都要比有意制造困难效果好得多。
以上就是对让孩子在困难中成长的一些看法,希望对您有借鉴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苦大难没有也没必要让他们去尝,生活中的琐事能让他们做好就是一种锻炼,洗碗扫地,整理家务,和父母一起下厨,一起去乡下帮爷爷奶奶,外婆家做点农活,这样锻炼就足够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苦了,锁事当中见智慧,不一定非要经历大磨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个人觉得一个小孩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让他去吃苦或者去享受!单纯的一方面并不能给孩子带去什么有用的东西!其实生活条件能给怎么样的就给怎么样的没有必要去强制性的去吃苦啥的!重要的是怎么去教育,其实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觉得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教育你也跟着来,这样有时会适得其反!古人总结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因材施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现在大部分的家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在条件普遍好了,让孩子吃苦的客观条件已经不复存在。比如60后70后农村的孩子要上山下田,风吹日晒雨淋,小小的肩膀承受过多的重负。而现在的孩子,出生在城市里的不用说,即便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都随进城务工的家长进了城,和城里的孩子玩在一起,学在一起。即便是留在农村里的个别孩子,他们的父辈基本都不上山下田了,何况是孩子。
二是执行计划生育后,孩子都成了父母心目中的宝贝。尤其是独生子独生女,更是掌上明珠。大人们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不愿意让孩子们吃苦受累。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过去吃了太多的苦,现在条件好了,怎么能让他们受苦呢?”
上一篇:大家认为目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好处利处是什么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