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生中的“认知盈余”如何理解?
盈余,互联网,认知人生中的“认知盈余”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生中的“认知盈余”如何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的自由时间已经不由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中真的有“认知盈余"吗?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中认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未知的东西更是无可限量,人类认知永远是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如果人生中有“认知盈余",只能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人不能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本人对人生中的“认知盈余”观点,实在是无法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国作家克莱·舍基一直专注于互联网经济和社会性网络研究,以及网络经济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被称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并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评论》和《连线》等多家知名媒体上发表过多篇该研究领域的文章,也为诸如宝洁、微软乐高、BBC等知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认知盈余》是克莱的一部代表作,该书详细阐述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自由时间既可以用于内容消费,还可以用于分享和创造,说的就是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资源,有着自由时间,不代表任何事物,也做不了任何事情,但可以成为我们的有效资源,通过集体去做一件事
克莱说,认知盈余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时间可供支配的人,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着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工业革命产生的工业化创造了新的工作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传统的社交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手机,液晶电视和电脑取代了电视和报纸的作为我们消磨时间的方式,同时也取代了和家人、亲朋友好在一起的时间。而除去吃饭、睡觉、工作、学习,剩下的碎片时间,大部分被我们用来做一件同样的而又单调的事情,刷手机。
早些时候,人们使用网络,主要是与他人联系,这种诉求,以前的传统媒体是无法满足和实现的。后来,浏览器、搜索工具、各种办公软件的不断发展与功能的逐步完善,甚至各种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在多数情况下,来自多家媒体的网络报道,往往使得信息变得更加准确和全面,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很多时候,人们度过闲暇时间几乎是在网络上,无论是你选择什么,随着我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欲望,液晶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都会占据我们大量的时间。比如说,你有多少时间用于刷手机?其实,许多人将自己的时间盈余通过新兴媒体消耗了,但大多没有创造出什么有效的价值。
也有那么一群人,在寻找着充分利用时间的方式和充实自己的知识之间游走,搜索了一篇又一篇知识文,收藏了一批又一批的干货,却还是没有任何收获。简单的说,就是闲暇时间,认知过剩,多即是不同。这些过剩,不一定高品质,没有价值。接收人也不一定认真学习,只是需要消耗“认知”,尽管收藏了很多干货,但不一定有用,主要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认知成长的焦虑。
如果我们能开凿出一点点认知盈余,加以利用,我们能让好事发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也确实有那么一群人,面对新兴媒体,不在其中消费空闲时间,而是充分利用,分享与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让认知盈余成为一种资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在当今社会,认知盈余能够成为一种资源,得益于两个条件:
1.人们做事的内在动机
人们在做任何事情,肯定是存在动机的,或者是出于热爱,或者是为了获得认同。
出于热爱的,通常是将某件事,或某个行业视为自己的兴趣或理想。比如说,一群年轻人利用各自的自由时间组织了一个驴友登山联盟,互相分享登山的技巧、经验,共享路线,并且互相介绍自己使用过的一些专业辅助工具的使用体会,渐渐的发展为定期组织登山,有时候还会看具体情况,来个登山赛,然后大家一起庆祝。他们做这些事纯粹是出于对登山的热爱。
同样的,也有人为了获得认同而做某些事,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这种动机,有时候是不经意间确立的,慢慢的发展成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或认可自己的能力。比如,《鬼吹灯》的作者,一开始他写文章,只是因为女朋友喜欢看悬疑小说,怂恿他写的,和女朋友分手后,他消沉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无意中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在网络上大受欢迎,很多粉丝纷纷留言请他继续更新,从此有了动力,也因此成就了《鬼吹灯》系列。当然,当时对版权意识不够强,以至于后来《鬼吹灯》系列的版权四分五裂这是后话了。
2.互联网协作工具的出现
互联网诞生之前,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这些传统媒体都是对用户单向输出的,人们只需要被动接收就可以了,那时的媒体更像是一个广播工具,人们能看到的只是媒体制作的内容。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可以在任意网络节点间双向流动,信息流动从单向变成了双向。也就是说,人们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加上整个互联网是开放的,不属于任何机构或单位,所以不管你是谁,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可以在网络上平等的发声。
当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我们可以随时谁地与他人交流,包括等车、排队这种碎片时间都可以被利用起来,这样,互相协作的门槛和成本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就降低了。
如果我们把自由时间当做一种普遍的社会资产,就可以用于大型的共同创造项目,而不是一组仅供个人消磨的一连串时间
上一篇:大家好,汽车座位下的超薄有源低音炮,可以改成无源低音炮加功放吗,效果哪个好?谢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