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秋时期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
诸侯,礼乐,天子春秋时期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开篇就写郑寤生,就是他打了天子,天子碎了一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子示范了,诸侯跟进,才有雄心,才能壮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反应的是西周时代的状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东周时代的历史状况。西周时期周王对于诸侯还能节制,周礼没有废弛,中央政权对于地方的控制还能有效.
然而,西周末年。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关于“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两者相比,“共和行政”说较胜。
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西周奴隶制逐渐解体,导致礼崩乐坏,周天子对于地方诸侯控制力减弱,诸侯割据,互相攻伐,所以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农业文明社会时代,土地是最大的资源,周王朝是个拥有最多的土地的巨无霸国家企业,而地方诸侯们都是下属单位,需要向周王朝交税,统治天下,一是礼仪,而是军事,后来周王朝被推翻,一是自己不会经营,二是还得不停分封新的王族成员,导致中央帝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不足六百里,三是地方诸侯可以开荒来加大土地资源,势必导致劳动力的加大,那么诸侯们也越来越强大,而且在周幽王时,犬戎之乱中,中央帝国的精锐惨败,还有周恒王时,又被郑庄公打败,自此以后,周王朝一蹶不振,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军事力量损失殆尽,收回诸侯土地不可能,税收也没人上交,王朝越来越穷,从此地方诸侯失去中央帝国的武力打压,也失去了礼乐的束缚,诸侯国摇身一变变成地方军阀,也变成武力争夺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资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出自东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季氏篇》。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译文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
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陪臣执掌国家政权,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何深入挖掘用户需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