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朝和汉朝末年都有割据战争,为何唐朝没人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唐朝,藩镇,皇帝唐朝和汉朝末年都有割据战争,为何唐朝没人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唐朝和汉朝末年都有割据战争,为何唐朝没人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著名的“安史之乱”后,地方行政长官开始了“世袭制”,形成了“藩镇割据”势力,和唐中央叫板的军阀比比皆是,但终唐一朝没形成汉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实,为什么呢?因为唐王朝中央握有了军事力量,即掌控了一支规模不小的神策军!
神策军原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戍边野战军,后进入京师成为禁卫军,负责保卫首都的安全,是李唐王室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
神策军的高层领导权始终握在皇帝身边的宦官手中,自唐穆宗以后,唐天子大多生活在宦官羽翼之下。历数穆宗以后的九帝,除敬宗、哀帝外,均为权宦所立;即宦官集团掌握了皇帝的生死大权。
唐末,藩镇武装势力屡犯京师时,常以“剪除宦官”为口号,这样神策军在宦官集团的操纵下,就发挥了卫护京师的功能,客观上起到了保卫天子的作用,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闹剧没在唐朝重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挟天子以令诸侯”要的就是皇帝天下之主的名义,但是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用,也不是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用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形势有关系。
说东汉末年人心思汉,真的没有错。东汉末年所分封的很多汉室宗亲都能够牢牢到把吃的地方大权向荆州刘表、益州刘璋。
而且当时曹操的势力是极为弱小的,在东汉末年的各大诸侯里边,根本不能占据优势。所以曹操需要“扯虎皮拉大旗”,为自己的势力崛起做各种准备。
毫无疑问,天子的大义名分是非常好用的,并且也使曹操的势力成为了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存在。
曹操为什么一直养着汉献帝刘协呢?
在三国时期曹操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曹操依然没有选择篡位,而是养着汉献帝刘协做为手上的底牌。
当时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并且对于曹操势力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掣肘。如著名的“衣带诏”等,汉朝遗老们依然心怀侥幸,想要复兴汉室。
这也许是曹操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作祟,想要一辈子做汉臣,并且希望在死后封“文王”成为一个完人。
当然,这个希望被曹丕无情地打破了,并且赐给曹操一个魏武帝的称号。
唐朝末年为什么没有发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
唐朝的强大毋庸置疑,而唐朝的衰落毫无疑问就是“安史之乱”,唐朝陷入了诸侯割据,潘镇林立的局面。
在这期间,唐朝出现了好几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是皇帝的身边还有一只比较坚挺的军队,就是神策军。神策军一直忠心耿耿地维护着皇帝的利益,竭力避免唐朝皇帝被人挟持的局面。
但是唐朝潘镇林立的时间太久了,一开始潘镇节度使还需要朝廷的大义名分来统治一方,但是随着“黄巢起义”爆发,唐朝皇帝的作用被无限制地削弱,真正的造成了潘镇割据,实际上已经是独立的存在。
这时候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没有作用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陆解史。关注小陆解史,关注更多精彩!
都说盛唐,盛唐,然而盛唐只是那么些年。可安史之乱后的唐帝国也出现了东汉末年那样的藩镇割据局面,大家也知道藩镇割据带来的影响就是到了三国时期的时候会出现曹操这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最后就是东汉灭亡、三国鼎立,连年征战、百姓民不聊生。那么,既然这个藩镇割据这么的复杂,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割据比东汉末年还要糟糕,唐朝为什么没有人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中唐时期:唐朝朝廷制定“以藩制藩”策略
唐朝时期藩镇割据的时间很长,从安史之乱之后,横跨一百多年,其中以河北三镇为首,始终割据为独立王国,不听中央号令。但是,藩镇割据虽然是中晚唐的常态,但天下大乱不是。唐朝的局势全面崩溃,也就是在黄巢起义之后的二十多年而已。在黄巢起义之间,藩镇别说挟持天子,连自保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所谓强汉巨唐,虽然经过了一场空前的安史之乱,但大唐帝国依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安史之乱后又生生的续了一百多年。这与唐朝的军事政治形势是分不开的。虽然提起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藩镇割据”,“宦官跋扈”,“朋党交攻”。其实中晚唐的形式还没有那么糟糕。对于唐朝朝廷来说,这三件事的威胁排行大概是:宦官乱政>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之所以藩镇割据只能排第二,因为唐朝的藩镇也没有那么厉害。
黄巢起义以前,常年割据的藩镇只有魏博、范阳、成德三镇,三镇处于河北山东一带,离长安是相当的远。而且为了对付这三个藩镇,朝廷还“贴心”的围绕这三个刺头搞了一个藩镇包围圈,三镇的旁边全是朝廷设立的藩镇,专职负责防御他们。整个唐朝,朝廷收回河北藩镇的努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唐德宗曾经组织过一场规模不下于安史之乱的平藩战争,可惜最后以失败告终。而唐宪宗和唐武宗更是一度收回过割据藩镇的控制权。
这几家割据的藩镇,平时秘密联络,注重团结,枪口一致对外(朝廷),一旦朝廷发动征讨就联合对抗,他们通过抱团取暖来争取自己的割据地位,但名义上他们依然是大唐的臣子,在朝廷强势的时候甚至还要交出权力入京朝见。至于让他们干翻周边监视他们的藩镇一路杀到长安劫持天子,那大概是个梦想。
晚唐时期:救命稻草“神策军”被砍断
而晚唐的形势,又是另一种面貌。唐朝中央的权威之所以能维持,在于唐朝朝廷始终保持着一支规模庞大的精锐部队——神策军。虽然这只部队归太监管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太监和皇帝的利益是一致的,而皇帝和朝廷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神策军是朝廷最大的依靠。换句话说,由于唐朝朝廷是天下最强的藩镇,所以所有的藩镇都怕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