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孩子拖延症很严重,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时间,家长“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孩子拖延症很严重,父母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02
对于小孩子而言,时间这种抽象的概念可能很难理解,他们也没有办法通过简单数字的变化理解时间的流逝。家长可以利用沙漏这类具体的计时工具提醒孩子,让他们通过沙子的流量来理解时间的流动,从而培养时间观念。
03
给孩子讲一些有关时间的绘本或者故事,或者通过卡通动漫、幽默的方式让孩子懂得时间。这种方法对于3-6岁宝宝比较适合。
04
在谈话中引入时间观念,比如再过10分钟我们就出发,再过5分钟活动就要开始,我们锻炼的时间为1小时等,加强孩子对于时间的管理意识。对于3岁以上孩子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强化时间观念。
2
小学阶段
引导孩子将目标分解为可行小目标
拖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很少能够完成设定的目标,这有时候跟目标含混不清有关。乔治·多兰(George T. Doran)1981年在美国的《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用S.M.A.R.T方法写出愿景及管理目标》的文章,提出了SMART原则,从此在美国的企业作为一种目标管理的有效方式而被广泛使用。SMART原则中,一个可行的目标需要具有以下5个特点: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eable)、可实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间限制的(Time-based)。
例如,一个孩子想要成为一个文学家,这个目标是远大的,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可行的小目标。比如,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成为文学家的必须,那么“多读书”就是与成为文学家这个理想相关的小目标,这种联系在孩子们心中建立,可以成为主动读书的动力。
但是,“多读书”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读了一章是读书,只读了两行也是读书,所以目标中需要明确读书的量和内容。例如,每周读一本书,每天读一个章节或者一首诗。具体的目标需要限定时间和可测量的量,这些量化的指标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共同追踪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给与适当的奖励或者作出合适的调整。当孩子明确自己在一定时间内需要做到的事,就可以去自主地思考应该在某个时间段做什么才能完成目标。
在制定目标时,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把关的一点在于,这个目标孩子能否完成。如果目标太过简单,孩子很可能很快对这件事失去兴趣,只随便做做;但是如果太难,孩子可能会更加的拖延,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不到。当然,难度的衡量也不一定能一步到位,家长和孩子可以在试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合理的调整。
中学阶段
帮助孩子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
学会制订计划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有重要帮助,具体的计划可以包括学期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等,在计划中可以列上时间点和重要事件。时间管理专家阿兰·卡凯因说“计划是将未来带入到当下,这样你马上就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创造未来”。
01
制订日程表,具体到每一个钟点,列出需要做的事情,这样做是为了确认在即将到来的一周里已经安排好了哪些时间。通过这张表格可以了解自己有多少时间用于完成目标,并将自己的进步记录下来。
02
制订计划可以将事件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这样能够避免拖延者总是用“紧急任务”做借口,把重要的任务一直往后拖。
03
计划里的事情需要尽量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大堆不感兴趣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会是负担,完成起来自然会有出现问题。
分享一个适合学龄前儿童用得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家里或者身边有适龄儿童的话可以去下载一个试试哦,这里面有丰富的童话故事,还有有趣的冒险任务,孩子可以和喜欢的童话人物一起学习汉字,不知不觉中对汉字产生兴趣。
更多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4399小评菓快乐育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课慢慢悠悠不着急,写作业能等就等,办起事来拖拖拉拉……一些孩子的“拖延症”让家长们十分头疼,似乎不论怎么教育孩子都成效不大。家长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治好孩子的“拖延症”呢?
1.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
2、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另外,当孩子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带孩子外出游玩,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
3、让磨蹭付出代价:
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急,也不要去帮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担心孩子上学会迟到,其实我们恰恰就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4、不能责备打骂:
其实,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这时如果家长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另外,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5、让孩子觉得“快得值”: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孩子心里很不情愿,但是父命难违,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对孩子层层加码,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6、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没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家长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样洗漱才能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另外,对于一些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还应当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