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才能把词写得意境深远?
意境,意象,诗词怎样才能把词写得意境深远?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或许能作为是对“豪放词”的最形象描述。
刘勰还以“博见为馈贫之粮”来形象比喻艺术想象的基础只能是客观生活中的素材和原料的观点,符合了唯物主义的文学创作的原理。这好比是先见之明,印证了我一直坚持的:“婉约词”、“豪放词”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活境遇的不同,所赋予作者的“主观体验”就有差别,因此所激发的“感悟”表达就不同。映照生活的文学表达就有了不同的主题。这是二者产生的基础。
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加之作者主观关照目标的不同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就是二者风格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也就是说,生活基础是决定宋词是“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基本因素;关照客体是决定宋词是“婉约派”或“豪放派”的主要因素。或者说,作者的世界观所导致的“主观关照”客体的不同所导致的“主观体验”的不同,是作品是为“婉约词”或是为“豪放词”的关键所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平淡真实吧!不然呢在好听的诗词离开了实际生活还有什么看头吗?你说呢文化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经常说唐诗宋词,其实对词这种形式影响最为深渊的是南唐的李煜。
亡国前,李煜多爱作些男欢女爱的艳词,亡国后,李煜的词突然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有了对时间的感伤,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比如: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引用“朝来寒雨晚来风”来感叹世事的无常,人生的无常。
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它并不是一种实质的可触摸的物质,而是一种虚化的、精神层面上的。
想要提升词的意境,可以上升到生命,人生的高度来表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格局决定了高度,眼光决定了长度,胸怀决定了宽度,思想决定了深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写诗能让读者记住什么,读读看看也就没印象了,整个在抒发自己的感觉而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把诗词的意境写得深远,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意境。
意境,简单地说,就是情与景的结合体。是作者用形象的思维,把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把所想要表现的情思、景致、人物、事件等反映在作品中,使作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回味无穷的诗情空间。
意境深远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形象美。古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常以典型形象入诗,因物赋形,因色描彩。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美的形象,加上夸张的表现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情感美。意境之所以能感人,就是诗人在有形的物体中(如树木花草等)或无形的物体中(如风、春夏秋冬)寄托了感情。通过这些物体来表达的思想情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描写燕子飞入百姓家的景象,表达了朝代的衰落与历史变迁的感叹。
三、含蓄美。含蓄是诗词的魅力所在,让人有一种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问君能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么意境有多少类型呢?
一、高昂,慷慨。最具典型的是曹操《观沧海》。
二、悲壮,空阔。如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花云海间”。
三、淡泊,清静。最有名的就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了。
四、壮丽,豪迈。这个当然要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了,还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
五、深沉,浓郁。这方面就去阅读一下杜甫的诗作了。
六、清新,淳朴。我印象深刻就是杨万里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首。
七、凄凉,哀伤。这方面李清照的词很有代表性。
八、婉转,艳丽。这方面,我认为《春江花月夜》有代表性。
简单地认识了一下意境,那么怎样去表现呢?
一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词。文字及景物画面需要人的想象思维加以丰满,让人充分感受到。
二、抓住意象,反复凝炼。诗词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是作诗的第一步,是诗的基础。对意象的选取与描写,通过意象来流露主观思想,渲染氛围。要抓住意象,反复体味,这种意象或那种意象是否适合所要表达的情感。最有名的《枫桥夜泊》,作者用月、乌啼、霜、天空、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意象来表达“愁绪”,通过这些意象渲染,不但充分表达了愁,还给人一种空灵辽远的感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