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司马懿,司马,洛阳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手上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不抵抗就投降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再分析曹爽与司马懿本身的素质。
司马懿,可是从曹操时代一路混过来的老家伙,是可以跟诸葛亮掰手腕的老狐狸,论机心之深远,谋略之广大,老曹家也就曹操可以与之抗衡,除此之外,无人可及。更不用说出身曹氏宗室的小娃娃曹爽了。
曹爽从小锦衣玉食,从未经过生活的残酷历练,对人性的认识完全不及格,所以才会被司马懿装病骗过,并相信司马懿答应保全他性命的鬼话。
除了以上这一切,曹爽之所以愿意不战而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曹爽的妻儿老小都在城里,都落到了司马懿手中。
如果曹爽坚持与司马懿一战,那么他的家人必定是再也见不到了。贪恋亲情的曹爽,狠不下心抛却亲人。
只能说,曹爽是个正常人。但你死我活的争斗,“正常”本身就是巨大弱点。
想想大汉朝的高祖刘邦,妻儿被项羽俘虏,该吃吃该睡睡,该打仗打仗;老父亲被项羽俘虏,要烹着持,他不但不急,还要求分一杯羹。
这才是没人性的不正常的狠角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爽的失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第一次真正击败宗室贵族的案例。曹爽的失败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他是宗室子弟,在魏国上层占有稳固的统治地位,却缺乏对民间社会力量的吸取和团结。而司马懿所代表的河内温县司马氏是天下的名门望族,他能够在社会上团结起强大的支持和力量。所以,当时魏国的朝局可以说是中央和地方有两个核心司令部。
第二,曹爽在早期谨慎谦恭,在上层积聚了不错的声望。可后来随着权力的逐渐增大,曹爽开始专权独断,宠信私人,安插党羽,贪权受贿,聚敛财富。甚至在一些行为上自比皇帝,这样就自然激起了朝廷中忠心于曹魏的大臣们的不满,并且也激起了民间力量对他的反感。加上他擅自出兵伐蜀,无功而返,造成国内的空虚耗损,也致使国内民怨沸腾。而司马懿外有大功,内有贤名自然受到百官的爱戴与拥护。
第三,曹爽为人目光短浅而且刚愎自用,暴戾多疑,却又没有什么真的本事。高平陵政变时,司马懿首先选择控制了太后。太后之前被曹爽软禁在永宁宫,可以说是对曹爽极为不满,而司马懿掌握了太后就掌握了最高的决策权。虽然曹爽拥有皇帝,但皇帝毕竟年幼,即使他带着皇帝前往许昌自立也很难成功,反而可能会被天下视为叛贼进行讨伐。从朝廷顺序上看来,曹爽是大将军,司马懿是太傅。两者的地位在法理上相近,不过当时吴国太傅诸葛恪可是领导群臣的政坛第一人,这就会给人以错觉,太傅的官位在大将军之上,让司马懿占据政坛制高点。
而曹爽当时所拥有的禁军,实际上还是魏国的士兵,而司马懿在朝廷的次序上与曹爽并驾齐驱,还拥有“都督中外诸军”的头衔,也就是实际上的三军总司令。只要司马懿振臂一呼,这些士兵未必会全然听从曹爽的指挥。所以,曹爽也不具有军事上的优势。
第四,曹爽犯了政治上的幼稚病,司马懿对他虚以委蛇。而曹爽自己没有什么过人才能,就听信了司马懿的说法,交出了所有权力。而且他过于重视自己的宗室身份,认为司马懿不会对自己怎么样。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在短短几日之后就诛杀了自己的三族。这也是世家大族对于宗室的第一次大获全胜,也造成几代之后魏国江山就被司马氏所取代,开启了中古时期的大门。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评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下面这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如果不投降,真的胜券在握吗?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占据洛阳,曹爽领皇帝和大军在外,双都以知道情报,决心一战。
尝试从局外人的角度,从双方硬实力、软实力和他们本人的军事能力、行政能力来客观分析,谁的赢面更大一些?
1双方硬实力对比
这里主要分析高平陵事变发生时双方掌握的军事实力。
曹魏军事制度初创于曹操,在曹丕曹睿时代加以完善,分为中军和外军。
中军:分为武卫、中垒、骁骑、游击等营,主要由中领军和中护军掌管,而中护军主管武将、士兵选拔,隶属于中领军。时任中领军是曹爽之弟,曹羲;而中护军是司马懿长子司马师。鉴于当时皇帝在曹爽手中,出行肯定带着大量禁军士兵,中军实力主要在曹爽手中。如果非要对比,曹爽:司马懿=8:2。
外军:这里的外军主要考虑中央驻守地方的用于战争主要兵源的军事实力,地方州郡兵和屯田兵仅仅能维护地方治安,暂时不考虑在内。
曹魏的外军主要分为几大军区:
北部军区:河北地区军事力量,军事主官征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主要对匈奴、乌桓形成军事威慑,没有太多战争,实力较弱。
西部军区:雍州、凉州地区,军事主官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主要对手是蜀汉,鉴于蜀汉北伐较多,西部军区常备兵力数万人,因此西部军区是各大军区中军事实力是比较强的。
中部军区:主要是荆州地区,军事主官征南将军,都督荆豫诸军事。对手主要是东吴,鉴于219年吕蒙白衣渡江后,东吴与曹魏主要战斗发生在东线,中部为次要现场,中部军区实力在东部军区和西部军区之下。
东部军区:主要是扬州淮北地区,军事主官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与东吴对阵的主战场,从后来淮南三叛来看,东部军区的实力是比较强大的。
此外,非一线对阵战区,二线军区有都督豫州诸军事、都督青徐诸军事,也有一定军事实力。
实力对比:西部军区>东部军区>中部军区>北部军区>二线兵团
那么,249年,各军区军事主官是谁?如果站队的话,他们站在哪边呢?
西部:此时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是曹魏宗室夏侯玄;由于西部军区常备力量很大,也不能完全只看军事主官,西部前线主要军事将领还有征蜀护军、右将军夏侯霸,前将军郭淮,雍州刺史奋威将军陈泰。其中,夏侯玄、夏侯霸,从后来造反、逃亡来看,这两人妥妥的支持曹爽。陈泰虽然是司马氏好友,但政治上比较圆滑,全是中立,从后面请杀成济,如果起兵,应该会站在曹氏一方。郭淮主要受司马懿提拔,因此算作司马氏一方。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司马懿在231-239年任都督雍凉诸军事、太尉、大将军,因此司马氏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
上一篇:和面过程中小苏打放多了如何补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