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秋时期是如何过度到战国时代的?
春秋,晋国,齐国春秋时期是如何过度到战国时代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春秋时期是如何过度到战国时代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楚庄王死后,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攻击,战争不断。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在徐州被刘、晋、鲁、宋等国诸侯推为盟主,成了春秋末期最后一个霸主。
这时,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国君的权力已衰落,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
最后,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家侵占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
公元前438年,晋哀公去世,其子幽公继位。韩、赵、魏三家乘机商定了瓜分晋国的方案。
魏控制了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东部;赵占去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的中部、西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韩拥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而国君晋幽公只分到了绛州和曲沃两座小城,完全沦为了韩、赵、魏这“三晋”的附庸。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别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都成了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太明白提问者问题的意思。无论春秋还是战国,甚至之前的西周,在当时人的眼里都是大周天下,所谓的西周东周,再把东周分成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都是后代史学家干的。就像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都是后人给起的外号,人家一直都叫罗马帝国好不好。
我试着猜测下提问者,大概是想问,为什么把东周硬生生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断代的依据。
首先,为什么要断代呢。从这张图就能看出来了,就一目了然,大周朝太TM长了。单东周就比两汉加起来都长,东周500年,两汉这么长寿的王朝加起来才400年。就像编书一样,别人都是200页左右,当然还有十几页几页的奇葩那没办法,天生短命。而你编的书,500页,你就不能为了读者看起来方便,分成上下两册吗。
断代的依据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两本书《春秋》和《战国策》,就是用书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时代。春秋原先应该是鲁国人的国史,以鲁国国君纪年,后来被鲁国人孔老先生收藏了,就变成儒家的经典了。先秦的书,你知道的,年代太久而且中间又是百家争鸣又是始皇帝焚书,所以版本多,各家各自注解,基本上有三个大的版本,最著名的就是《左传》。传说是左丘明写的,仅仅是传说,而且连左丘明姓什么叫什么,学者就打成一片,有说姓左,有说姓左丘的,还有说姓丘的左指的是左史官。还有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所以还有认为姓左名丘的一个盲人。哈哈,先秦的东西难弄可见一斑,想想儒家的经典,都能分成今文古文,而且今文古文里又能分出不同家,头大。再说说《战国策》,是由汉人编辑的,所谓编辑说的好听点是整理校对装订,说的不好听,就是东拼西凑。所以,很杂乱,也不是一国一家的记录,也不是一个作者,也会出现不合理不同的地方,也会有矛盾的地方,也会有不可信的记录。
说的有点多了,有点说乱了,简单说就是以《春秋》和《战国策》来断代分为两个时代,而断代的年份是公元前476年,之前是春秋时代,之后是战国时代。这年有什么标志性事件吗,没有,简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我们知道的标志性事件,三家分晋,大概是公元前453年三家一起干掉了智家,然后架空晋国国君,到公元前403年,正式分裂为赵魏韩三国;另一件就是,田氏代齐,是稍微晚一点,公元前386年,就是姓田的田忌赛马那个田忌他们家,把齐国国君本来姜子牙姜小白他们家给蹿下台,自己做齐王,还是齐国,什么都没变就是国君改了。所以,基本上我们看着春秋有齐桓公的齐国和战国七雄的齐国,以为一样,其实又一样又不一样,挺为姜子牙他们家惋惜的。还有就是,战国七雄里为什么赵魏韩在春秋没登过舞台,凭什么一到战国就变成七雄中的三个了,其实是,春秋是他们加在一起叫晋,可想而知,晋文公有多牛逼了。其实,这两件事情之后才真正有了战国七雄,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战国时代。
那为什么是那个公元前476年呢。答案更简单,因为《春秋》就记到这一年,哈哈哈,然后《战国策》基本接着春秋往下写。说来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历史,其实有时候就是这么随意。
再说下春秋战国时代的不同。这才是我最想说的,这应该也是断代的内在原因吧。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战争更多更频繁了,规模更大了,战争的破坏力更大了,各方的损失特别是人口损失更大了。这个,我也没有具体数据统计过,战国哪几年没有过战争,就感觉,几乎没有消停过。人民生活在水声火热之中。
第二,周天子的地位越来越不重要了。春秋时,周天子叫做名存实亡,战国时,名亡实亡,就是赵魏韩齐篡位成功之后,请周天子来宣布下,听着像干司仪的。跟后来的教皇一样,需要加冕的时候,请教皇来吃顿饭。
第三,国君们越来越无耻了。春秋时代打个仗都要找个借口来宣称自己是正义之师,宋襄公虽然打败了但是还是要守仁义之名;战国时代谁也不管这个了,不需要讲什么仁义道德,比的是谁的拳头硬,干就是了,还找什么借口。你看孟子每次去见梁惠王,都碰一鼻子灰,你跟我讲什么仁义道德,你就跟我讲,怎么样让我的国家更强大更有利,去占领更多的城池。
第四,目的不同。春秋时代,打仗是为了讨伐不听话的,简单说就是,我要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然后做这个会盟的盟主,你们都听我的大家一起做周天子的好小弟,谁不听话大家一起打谁。这种就是有限战争,打到你服了,你听话了,就不打了,而且是一起来打的小伙伴也不出死力,傻子才出死力,过得去就好了,打不过的话就算了,大家一起骂他就好了。战国时代就不同了,大家打仗的目的就是赤裸裸地为了争夺地盘,(当然春秋时也有,但是不多,而且也会找各种借口),壮大自己的力量,最不济也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种目的出发的,哪有不出死力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样打下去,就是不断地灭国,直至最后统一了,才能消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