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小各种玩的孩子,和一直上培训班的孩子,20年后差别大吗?
孩子,培训班,辅导班从小各种玩的孩子,和一直上培训班的孩子,20年后差别大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小各种玩的孩子,和一直上培训班的孩子,20年后差别大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难绝对化。纯玩儿而没有任何收获,只是身在培训班心在流浪,除去天赋和客观因素,二者应该半斤对八两。无论怎样,只要有正确的态度,能用心去做,哪怕是玩儿,也可以玩儿出名堂,玩儿出收获。
一点拙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玩是一种状态,上培训班也是一种状态。
玩了三年,上了一个普通的高中,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班级第一名,高考成绩全校第一,不过只是一本上线。
上了培训班三年,时间也是一年的过,有时候还可以大玩一下,参加个绘画比赛,偶尔拿个奖,不算高,全国一等奖。三年以年,考上了重点高中,上了试验班,毕业后考上了985院校。
以年的事儿,确实不太说,人生有时候还有命运相信运气的成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只能选择一条。
面对命运的时候,还是早点选择吃苦,也许命运还会垂青于一个努力的人。
愿你做好人生的选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竟然就是自己!
因为我是从小上辅导班长大的,小学上剑桥英语和新概念英语,大一点开始预习下一学期功课,高中的一对一,大学的资格证,每一部的辅导班我都没有落下,其实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有好处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
比如小学其他的小朋友都有周末的休息,而我必须要周五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写完,因为周六日要去学习英文,我当时十分的抗拒,但是又不得不去,开始还好,到了后来,作业一多,真的很反感去辅导班!在那时候对我的已经有了一个伏笔!
到了初中,我发现辅导班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慢慢的,辅导班不仅仅是学习,那时候也开始当“老油条”。
高中的一对一,我发现可以和朋友一起,然后就自己换成了一对二,后来开始不正道学习了,开始和朋友一起偷偷溜去玩。
到了大学,我发现我玩也玩过了,真的没意思,开始学习,先考了一系列证书,现在我同学在考的,我都已经有了,已经开始上考研的辅导班了。
其实,辅导班对我而言,不疼不痒,后期的价值含量还是很大的,可是前期我认为没有太大必要,因为上了高中,辅导班教的老师都会做汇总讲解,就像音标,我小学学的,高中还在讲,可是我并没有比其他同学好多少,毕竟小学学的早就忘的差不多了!都要重新学习。
我认为学习是一直在路上的,不是你学的早就会有多大的优势!而是贵在坚持,因人而异,老师需因材施教,家长更要努力,让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美!我觉得前阵子上映的《银河补习班》就讲的特别好,学习是终身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与其去做被灌输知识的机器,不如去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学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小各种玩的孩子和一直上培训班的孩子,20年后,有差距,但也不能将孩子“一直”上辅导班,当成最有效的育儿方法。下面谈一下个人的拙见:
“一直”是一个关键词,我认为应该将其忽略。如果孩子长时间泡在辅导班里,虽然可以受到学科知识的系统训练,但不见得20年后就能成才。理由如下:
1.抹杀了孩子玩的天性,容易导致孩子厌学的情绪。如果去掉“一直”,让孩子在科学分配时间的前提下,学玩相结合,回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2.学习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一直”的做法不可取。
从小各种的玩,成才的几率,也很小。玩,可以让孩子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思维开阔,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系统知识,到时候可能会酿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悲剧。
再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再聪明的孩子如果把心思放在玩上,成大器的可能,微乎其微。
总之,玩和上辅导班结合起来还是比较科学的育儿策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差别不大。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培训班其实培养的是一种全能型人才,比如今天让孩子上个书法班,明天上个奥数班,后天上个舞蹈班,这其实是一种撒大网捞小鱼的做法。中国的家长并非不懂因材施教,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发现这个孩子是一块什么料子,也没时间去发现。这就导致了人们只会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股脑的塞给孩子,学的多一点总是没啥坏处的。
另外一种是从小各种玩的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许孩子在各种玩中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家长这个时候善于发现这种兴趣,并且去培养他,这样孩子学的也很愉快,因为他爱这个东西,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在这一块会有所成就,不会比那种上培训班的孩子差很多。
上一篇:基因和血统代表祖先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