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大多数夫妻,在对待养育子女的问题上态度不同?
孩子,父母,不同为什么大多数夫妻,在对待养育子女的问题上态度不同?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大多数夫妻,在对待养育子女的问题上态度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其实父母养育儿女是大同小异,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儿女成才有出息的大目标是相同一致的,但在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具体方法上常有不同意见。这首先是由于父母自身的经历不同,出现不同的育儿观。其次是由于对儿女的期望不同,产生不同的要求。第三是由于父母在工作,家务,育儿等方面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不同,影响到对儿女的关心照顾的不同力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出生于丙个不同的家庭,家教传承有差异,父母的文化成度有差异,父母的见闻有差异,父母的智商有差异,父母的性别有差异,男性多培养强悍,女性培养柔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男女恋爱、结婚,绝大多数不是因为彼此已经学会、彻底懂得了如何做一位文明、高雅、厚道、可长期信赖的丈夫或妻子的“奥秘”后的深思熟虑行为;恋爱时柔情蜜意“你侬我侬”,婚后则可能龃龉层出不穷;婚前男女双方即使经过主动同居“试婚”的“磨合期”,婚后仍不能确保长期“琴瑟和鸣”,日日快乐。“如何做一个好丈夫”和“如何做一个好妻子”的问题永远存在,永远值得双方自觉深入地探究、求解。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也没有标准答案和可以直接效法的法定榜样。许多人以为结婚生子(女)后就“天然”具备了做高质量父母的资格,其实大谬不然。做好子女需要刻苦虚心长期学习,做好丈夫需要刻苦虚心长期学习,做好妻子需要刻苦虚心长期学习,做好父母仍然需要刻苦虚心长期学习。“二十四孝”中多有行为极端、奇怪者,故而不能成为现在所有人子(女)的直接仿效榜样;梁鸿孟光大概也绝非现在青年男女心目中的光辉夫妻形象,不是他们首选的膜拜楷模;张敞画眉也不是现在小伙子们津津乐道并加以“追捧”的“模范丈夫”行为,班大姑好像也不是女孩羡慕的“贤惠媳妇”,“孟母三迁”苦心孤诣教子成才也很难成为现在年轻母亲心目中的“英雄”。
历史上中国人长期强调父“严”母“慈”,把父母社会、家庭角色及责任“程式化”“固定化”,且更侧重父亲“一言堂”,“父训”(“庭训”)就是教育子女的主要方式和内容。现在“男女平等”了,更多的家庭是“女主”当政,大趋势已是女人“一言堂”了。正因为男女婚前都缺乏做父母必须的充分理性学习和彼此求同存异的细致沟通交流,彼此都自以为是地以惯性思维支撑“新角色”,都想成为支配者,互不服气,相互争夺“主导权”;没有“相辅相成”的清醒意识,没有“一正一副”的主辅明确分工,不能各司其职,明确“养育”大方向和最终目标,所以,“在对待养育子女的问题上态度不同”,甚至纷争不断,就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养育子女”、培养子女成才是一个长期艰巨的重大工程,必须做父母者长期通力合作,丝毫容不得其中一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养育、教育子女不能搞彼此争论不休的“群言堂”,但必须有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理智的长期“指导思想”,需要做父母者在此原则下“互谅互让”“集思广益”。做父母者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养育子女思想认知上的“软肋”,都有自己接受其家庭“养育”遗留的“成长缺陷”烙印,所以还是要时时接纳对方意见而不固执“专任”为好。即使高学历、高职称名闻遐迩的专家、学者,也未必都是称职、合格、成功的父(母)。
“养育子女”过程中出现的夫妻矛盾,恰恰证明所有做父母者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虚心努力提高自己做父母的“合格程度”。
谢谢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夫妻两个人三观相似,婚前双方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文化程度都差不多,婚后遇到问题时,应该比较好沟通,多数情况下会取得一致的,家庭也会比较和睦。
但一旦两个人的上述条件都不一样,当有了孩子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等方面往往很难一致,家里矛盾丛生,甚至鸡飞狗跳也就不可避免了。
就以我的一对朋友夫妻为例,说一下这个事情。他们的情况很典型,平时总是因为孩子的教育抚养等产生矛盾,甚至一度闹到想要离婚等不可开交的地步。
具体情况和原因如下:
1、夫妻两个人的家庭出身和成长经历不同,对待孩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同。
夫妻俩在一个四线城市里生活,儿子也出生于市里,今年8岁。
男方是一名工人,出身于普通家庭,父亲是农民,母亲是城市普通工人,30年前全家由农村搬到市里住。
男方小时候在农村学校学习不错,后来转到城里,因为贪玩,父母也不重视,逐渐不爱学习,初中毕业后只好四处打工,幸而遇到机会当上了兵,转业之后,四处托关系成为了一名国企工人。
在即将孩子上小学之前,丈夫竟然认为农村的教育比城里好,应该把孩子送到农村去学习。因为他自己从小在农村学习时挺好的,进城之后才变差的。
女方也是出生农村,后来全家进了县城,但父母十分重视教育,家庭算是书香世家。她父亲是一名教师,几个孩子都是大学毕业,工作都很好。女主大专毕业分配后,成为了一名国家机关干部,工作后不断学习,考取了本科和中级职称,她不知足,还将学习的知识延伸到其他领域,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上一篇:杂粮馒头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