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15岁中学生砸伤老师被刑拘,知情老师透露父母经商,被班主任教育后报复,你怎么看?
老师,学生,孩子15岁中学生砸伤老师被刑拘,知情老师透露父母经商,被班主任教育后报复,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但老师不知道什时候就得罪了学生,让学生怀恨在心,而遭到学生的一顿毒打。
当学生不遵守学校的纪律,老师发现了就要批评教育。但在有些学生眼睛里,就认为是老师在故意找茬,和自己过不去。
四川仁寿某中学生的这位15岁的中学生,就因为骑自行车带人,违反了学校不准骑自行车,更不准骑自行车带人的规定,被老师批评教育。
我不知道这位老师采取了什么方法,对这位学生批评教育,竟让这位学生如此怀恨在心,而对老师大打出手。一转头不解气,连续拍了8砖头,才离开。
如此胆大妄为,如此嚣张跋扈,是谁给了这个孩子这么大的胆子。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
如果这个孩子的内心,对老师还有一丁点的敬畏感,就不会做出如此令人痛心的事情来。
即便是老师采取的方法违背了师德,你可以向当地的教育部门投诉,而不能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对老师进行报复。
作为一名老师,当学生的行为不符合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时,都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老师不知道自己的那句话,还是那种行为就会对那个学生造成里伤害,而让学生怀恨在心,对老师大打出手,真不得而知。
家长对孩子引导的方向,对孩子的行为起决定行的作用。
家长的言传身教,因势利导,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如果家长对老师存在一定的敬畏感,并能身体力行在孩子面前尊重老师,夸赞老师,不说损害老师形象的话,孩子还会对老师如此的大不敬吗?
正因为家长眼里没有老师,孩子才有了底气,才会有如此胆量,对老师大打出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方向,对孩子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家长引导孩子的方向也会发生偏差,学生才会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
结束语:老师对学生的一次批评教育,竟换来了学生的用砖头的一顿毒打。打在一个老师的头上,让其昏迷不醒,却让多少老师的背后发冷,老师这个职业是什么时候变成了高危行业?真让人困惑不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5岁少年因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砸伤老师,老师至今未脱离危险,可能要成为植物人。
回顾事件经过:2019年10月24日,颜某在校内骑自行车被护校队发现后上班班主任黄某,黄某对其进行教育。但颜某认为父母都无法管教自己,老师算什么,于是对班主任心生不满,拿着砖头进教室就从背后对着班主任的头部多次击打。最后其他同学把颜某抱住才阻止了颜某的继续击打。据知情老师透露,该生父母经商,无暇也无力管教孩子。当时颜某称恨班主任,要弄死班主任。
无独有偶,日前13岁少年因强奸10岁少女遭反抗,竟把10岁少女杀害,身高1米75的少年竟然还不用付任何刑事责任;还有湖南沅江12岁少年因母亲管束他吸烟,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这样子的孩子,国家还得给他找学上……
教育,尤其是偏僻农村中小学教育,路在何方?
从前,人们一提到“学生”一词,便知是斯文之人 ,现在呢?一件两件是偶然,这么多这么多呢?真真是斯文扫地了呢!
从前,小孩一看到老师就吓得溜,孩子在家不听话,家长也总是威胁孩子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孩子立马求饶,乖乖顺从。现在呢?立马报复着有之,就是事情过去20年,都有可能被搧掴。
教师的威严何在?!我是一个偏僻农村寄宿制初中布衣教师,刚上班时,90年代初,一个班里有七八十学生,只有二三个不努力学习的,老师议论起来都感觉不可思议,现在好了,一个班里有50多学生,竟然有30大几个不学习的。
看看吧,初一期末成绩,第一个是总分,依次是语数英史地生思……
语文2分,数学0分,英语考试选择题采取抓阄的方式或者都选同一选项,学习成绩真真的是不能睁眼,领导老师还成天抓成绩呢!一个班级数学平均分40多分是高分,无语吗?
这些学生不学习,你说一个个的活孩子干什么?老师咋管?说教肯定不行,说教就能改正缺点的孩子肯定是好孩子,惩戒吗?当下,哪个老师敢?
专家呢专家呢,你们说说咋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弄清楚二点事情真相:1.没出事之前,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了什么样的交流;2.据说之前几天老师教育了一次学生,究竟具体是怎么教育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又是一起悲剧,15岁初三少年因不服老师教育,用砖头偷袭老师头部,致老师进ICU……这样暴力的少年理应受到法律的惩处,老师的权益也应该得到保障。关键是类似的悲剧已经多次发生,有刺伤父母的、跳楼或跳河自尽的……是什么造成如此多“脆弱或暴力”的青少年?留给我们的反思有很多: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孩子”出现的最初都是源自家庭。父母在最初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不光导致孩子的习惯不好和学校表现欠佳,更重要的是破坏了亲子关系,孩子不会再情感上依恋父母,从最初的安全感、情感缺失到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周围,到习惯于他们只提供物质所需,没有事情沟通更没有情感交流。
尊重?孩子没有体验过,也就无从知道对别人。而这一切,孩子不会和父母聊,父母也从没想过孩子在想什么……
直到有一天,父母被老师叫过去谈孩子问题,回家后,恼羞成怒的他们习惯性的以为以父母的身份就可以责备、训斥、甚至责罚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