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安史之乱,安禄山,唐朝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主要原因有三点:藩镇制度,晚年怠政,和将相不和。
安史之乱,是公元755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
至公元763年结束,长达八年,这场战争,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一,藩镇制度。
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年在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此外还让节度使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
《新唐书 志第四十兵》记载:\"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节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为唐皇室隐忧。
二,晚年怠政。
公道的说,唐玄宗在早期还是很励精图治的,成就开元盛世。同一时期的大诗人杜甫有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还是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全盛时期的状况的。
只是跟汉武帝,唐太宗一样,晚年变的昏聩了起来,他则是晚年开始耽于享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前三十年国富民殷,于是放松了警惕,沉迷享乐了,国家大事先是交付奸相李林甫,后交付于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
三,将相不和。
安禄山溜须拍马,还认杨贵妃为义母,因此深得玄宗欢心,委以兼三大兵镇的兵权独掌大军,其中精锐唐朝正规军已达到15万,拥兵边陲。
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
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意图以清君侧之名举兵叛唐。在将相矛盾不可调节后,又握有兵权,天下兵马大半精锐在他那里,于是一场灾难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安史之乱直接造成,盛唐由盛转衰,从此强大的唐王朝开始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割据的弊端历代皇帝没有加以制约,或力不从心,无力制止了,最后朱全忠朱温振臂一呼,唐朝灭亡。
真是成也玄宗,败也玄宗。令人唏嘘不已。
文丨历史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每天更新你感兴趣的历史内容,感谢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导语:唐玄宗后期,中央集权力量削弱,藩镇割据势力兴起。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历时八年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叛乱,攻下洛阳。次年称帝,攻下长安。后757年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759年,安禄山手下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再攻洛阳。两年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自杀。
安史之乱前后历时近八年,始告平定,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虽平,但安史部将势力并未消灭,藩镇割据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战乱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吐藩对唐的侵扰也是益频繁,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其全盛时代也就从此结束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叛乱?
安史之乱是一场空前的大浩劫,把大唐从盛世的巅峰一下子推进了战乱的深渊。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叛乱?
虽然原因很多,比如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宠信权相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央势弱、藩镇坐大,导致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失衡。
弃用文臣,任用胡人
自从大唐开国以来,唐朝边帅任用正直忠诚、声望卓著的文臣,并且需要在边疆建立军功后才能入朝为相,而许多少数民族将领无论军功再高,都必须接受朝中大臣的节制。
到了唐玄宗时期,权相李林甫为巩固自己的权位,堵塞边将入相之路,就一再督促唐玄宗改变任用文臣为边帅的惯例,一律任用胡人为边镇节度使。如此一来,李林甫固然成功堵死了其他大臣“出将入相”的渠道,却导致了以胡人为主的藩镇势力迅速坐大的恶果。
解绑松套,藩镇坐大
其实,唐朝为了制约边帅势力,除了以文臣为边帅外,还有三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不得长久任职,不得遥领远地,不得兼统他镇。
有了这三条“绳索”,朝廷就能把兵权牢牢把握在中央手中,无须担心边镇尾大不掉。
然而,从开元中期开始,由于国力日益强盛,唐玄宗自然雄心勃勃,有“吞四夷之志”,于是开始给边帅松了绑:许多边镇的节度使任职长达十年以上;很多人开始遥领远地,皇子中如庆王、忠王等人,宰相中如萧嵩、牛仙客、杨国忠等人;此外,许多节度使也都兼统他镇,如盖嘉运、王忠嗣、安禄山等人。
各地节度使一开始只有兵权,但是到了天宝年间,唐玄宗又让许多节度使兼领安抚使、采访使、度支使等,致使这些人一人身兼地方的军事、行政、财赋大权,俨然成了一方的土皇帝……
如此一来,藩镇岂有不坐大之理?帝国岂能不出现强枝弱干之局?安史之乱又怎么可能不爆发?!
安史之乱的影响
安史之乱虽然最终得以平定,但是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联手缔造的这场叛乱,却像是一把锋利的剑,把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历史一刀两断。
前半段叫盛唐——一百三十余年繁荣强大如日中天的盛唐。
后半段叫乱世——一百五十余年藩镇割据兵连祸结的乱世。
令后世敬仰的唐朝,在此后整整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陷入了无尽的纷争和战乱之中。
各地藩镇纷纷割地自立,在法令、赋税、官职任免等各方面都拒绝听从中央,动辄与朝廷兵戈相见;
而且,各藩镇内部也极其不稳定,士卒杀部将、部将杀主帅、主帅杀节度使,遍地骄兵悍将……
尤其是由安禄山首开叛乱的河北诸镇,在此后的一百五十年里,始终强势割据,长期脱离中央,几成化外之邦。
迄于五代、直至两宋,随着契丹与女真的相继崛起,燕云十六州数百年间沦于异族之手,此后中原帝国的北门户始终洞开,致使宋朝始终背负着无险可守的巨大压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