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同为明朝开国功臣的徐达,为何能够功成身退?
朱元璋,明朝,功臣同为明朝开国功臣的徐达,为何能够功成身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徐达出身平民,小时候和朱元璋是玩伴。在朱元璋一次回乡招兵时,投奔朱元璋。从此走上了驰骋疆场的道路。徐达他有勇有谋,天生就是一位将军。他从士兵做起,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经历无数的战斗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将军。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一个人。在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一方面为了子孙们能够顺利的继承皇位,另一方面为了大明王朝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所以朱元璋就开始大肆的屠戮功臣。比如凉国公蓝玉,韩国公李善长这些只手遮天的人物都被朱元璋给除掉了。朱元璋屠戮功臣在历史上可以算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尽管朱元璋推翻了腐败的元朝拯救了中华民族。但是他杀害功臣这件事情实在是不怎么光彩,经常被人诟病。当然了在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过程中有的却能够在血雨腥风之中保全自己,比如名将徐达。那么明朝的开国功臣徐达为何能够功成身退呢?只因为以下三点,你不一定知道!
第一点就是徐达非常注重君臣礼节。当初朱元璋参加红巾军的时候,徐达已经是千总了,也算是濠州城起义军里一个非常大的职位了。但是那时候徐达就对这位同乡小卒朱元璋非常的敬重,因为他看出来了朱元璋以后必定是一个大人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徐达也是率领明军直逼大都,一举把元朝统治者给赶到了漠北的大草原上。朱元璋大喜,亲自出城迎接徐达,并且要让徐达坐在自己的龙椅上。徐达哪敢做皇帝的龙椅,百般推辞,表明了为臣之心,令朱元璋更加喜悦。
打了大胜仗还不邀功,这正是朱元璋所希望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要知道蓝玉为什么被朱元璋给砍头剥皮,就是因为蓝玉实在是太狂妄了。虽然蓝玉有着很大的战功,也是洪武后期里非常知名的大将军,但是因为他的狂妄和骄傲惹怒了朱元璋,最终被朱元璋给除掉了。而徐达在这方面做得就是非常的好,他非常的重视君臣的礼节,也非常的尊重朱元璋,才让徐达在后来的残酷岁月里活了下来。
第二点就是徐达非常的低调。大家回想一下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狂妄骄傲,目中无人。当初蓝玉打败北元势力之后强行霸占了北元皇帝的妃子,导致妃子含羞自尽。在蓝玉班师回朝的时候更是因为守关将士们没有及时的开城门而直接纵容部下们攻打城门。更为朱元璋大怒的是蓝玉居然大肆的收养义子,达到了上千人,而且这些义子对蓝玉惟命是从,简直就像搞了一个小朝廷。这让朱元璋大为不满,最终除掉了蓝玉。而我们反观徐达会发现徐达和蓝玉就是一个相反的例子,蓝玉骄傲徐达谦虚,蓝玉狂妄徐达低调。徐达是只听朱元璋的话几乎没有自己的一点势力 ,所以徐达的低调也算是救了他一命。
第三点就是因为徐达是皇亲国戚。徐达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因此朱元璋和徐达也算是君臣加亲家了。朱元璋除掉功臣是为了明朝长久的太平和皇位的顺利继承,而徐达和朱元璋可以说算是一家人,有徐达这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在明朝也会非常的稳定。
而且另一方面原因徐达是军队的统帅,在军中有着非常大的威望。如果连徐达这样正直,低调,还是皇亲国戚的人都被除掉,那么朱元璋可能就真的失去军心了。朱元璋虽然是非常的残忍狠毒,但是他非常之道政治和官场,人心是肯定不能够失去的,所以也没有除掉徐达,这便是徐达能够功成身退的原因!
一生当中,当自己的事业达到顶峰之际的时候,如果不懂得放手,反而会为自己招来灾难。这时候徐达才明白了,朱元璋真正的意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说徐达亦非善终,民间流传徐达功高震主,朱元璋惧之。徐达患有背疽,忌吃河鹅,朱元璋偏赐蒸鹅全宴予徐(中国民间传说鹅为“发物”),明朝规定赐宴必须即时食、全食。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流着眼泪把鹅肉吃完,不久毒发而亡。这则传闻的可信度相当的低,影响却相当广泛。依据文献纪录,该传闻出自明朝学者徐祯卿所著的笔记小说《翦胜野闻》,后为清朝赵翼名作《廿二史札记》所误用,遂广为流传。近代学者片面相信野史,而不加以考证即采用,包括著名明史家吴晗。 这条野史记载之所以不可信,主因有几点。第一,徐达虽然功劳极大,并与李善长同样为朱元璋亲家,但他一生安分守己,从不结党亦不逾矩,他的子孙也未见因是皇亲国戚而骄傲蛮横、违法乱纪的行为,正史上更没有朱元璋猜忌徐达的纪录和动机。第二,朱元璋从未使用过暗杀手法屠戮功臣,即使要暗杀,亦可派御医下手,不必使用这种人尽皆知的低劣的手段。第三,徐达过世时,明朝仍与北方蒙古人对抗中,正需要武将来协助,且当时明太祖尚未展开屠杀武将的行动,相反,为了对抗胡惟庸残留的势力,朱元璋尚须笼络武将,没有必要在此时诛杀最忠心的徐达。而且,蒸鹅造成背疽毒发毫无科学依据。 所以徐达应该是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死。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身,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的将领。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的中国文化中特别强调一种品质,就是功成身退,这也就是适可而止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你已经做的非常完美,非常圆满的时候,那么你就应该要收敛一些,这其实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然而古代历史上就有很多功臣,他们就在人生的道路中摸索出这样一个道理,然而他们也是照着这样一个品质一直在要求自己。就比如说明朝时期,徐达这个人,他同样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朱元璋,起兵打天下的时候,文靠刘伯温,李善长等出谋划策,武则靠徐达和常遇春等冲锋陷阵。也正是因为它善用贤才,所以他才能够在群雄争锋的元朝末年,力消削群雄统一中原大片,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上一篇:外观改头换面2020款丰田雅力士有可能追上飞度的销量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