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有机会赶跑英军吗?
鸦片战争,中国,英军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有机会赶跑英军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果勇侯杨芳的“粪桶妙计”折射出的军官指挥思想之腐朽荒唐
行伍出身的果勇侯杨芳一到广州就大量的购买马桶。马桶?马桶与打仗有什么关系?时人也是一头雾水。原来果勇如杨芳者竟然是要收集妇女溺器,以此为法宝去镇压“邪教法术“的蛮夷。如此果勇显示的在西方近代炮火面前的仓皇失措之神态必然会怡笑四方,它就像是历史上的小丑一般成为了人们茶后的笑谈、调侃。
行伍出身的将官如此。那武举出身的武官呢?看看清朝的武举人考什么就明白了。
清朝武举需默写百余字的《武经》并到场地上拉拉硬弓,溜几圈烈马,以显示其马弓技能。用古代军事思想武装头脑,用膂力高下以断优劣来选择军官。就好像认为八股文文章选择下的文官可以很好的治理天下一样荒废,清代武举的考试项目与近代战争的要求也是南辕北辙。
兵丁们的粮饷不够需要靠他途以补贴家用。军官们的敛财之术就更是驾车就熟了。吃空额、克兵饷、贪赃枉法当然也就层出不穷了。
当权力成为追求财富的工具,当财神爷的神像替代了军旗,腐败已经不可逆转。
有了这样的将官与兵丁,战场上的一触即溃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是乾隆帝交由英国访华使团马戛尔尼带给英王的信中的一句话,广为流传。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的心态。再往深处挖掘就会发现,此种心态的经济根源是中国几千年小农生产所维系的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不仅提供了产品的自给自足无所不有,而且也生产和再生产出闭塞。从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中很难流生出向外发展的欲望和冲动。
五、总结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搭配制式落后、工艺落后的火器对战船坚炮利;
“安内重于防外”指导下的警察军队对战近代惯于南征北战的海军;
两条腿下的调兵遣将对战航速快捷、运转灵活的大英海军;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下的兵丁对战以军功为荣的海军;
“粪桶妙计”的果勇侯对战远征海军思想下的近代“蛮夷”;
小农经济对战工商资本义经济;
以上种种都已经注定了这场战争必然失败的命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是有机会的,关键是晚清政府并没有抓住。
如果以当时两国的武器装备来讲,其实晚清能够抵御住英国的进攻的机会还是挺渺茫的。当时英国将火器运用于战争的时间并不久远,而中国作为火药的发祥地,虽然并没有大规模的开发火器装备,但是早就已经将火器运用至战争当中,所以从火器的运用时间来说,清朝是比较有优势的。然而遗憾的是,当时的清朝对于火器的重视程度早已逊色于英国,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在鸦片战争前,实际上也是英国火器反超中国的一个时间段。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军清一色的滑膛枪,而清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是冷热兵器混合使用,尽管在这段时间各地都加快制作火器进程,但是也恰是因为过于注重效率而导致火铳的质量比较低劣,无论是在射程范围还是在操作上都并没有英国滑膛炮那般成熟。所以表面上来看,在武器装备方面算得上是落后于英国的。
然而,虽说清军的武器装备质量落后,但是却有着地理优势,毕竟主战场还是在国境之内,是属于反侵略战争,所以此时的清廷是可以比较机动的调动人力物力抵御英军的。并且,我们也知道,在鸦片战争期间,各地的民众也纷纷自发组织起来配合清军对抗英军,并且也曾经取得过一定的胜利。所以,如果清廷真的想要捍卫领土主权,奋力反击,虽然在武器装备等器物方面技不如人,但是仍然会有战胜英军的机会的。
可惜的是,清廷承平日久,早已丧失了斗志。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英军进犯后,清廷被迫宣战,可是所表现出来的指挥能力却令人堪忧,朝廷当中一会儿主战一会儿主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而道光帝自己也并没有主见,前怕狼后怕虎,自然而然带给军队的也是不同的战令。所以在这大大小小的战役当中,清军先是尚能抵挡,但是越到后面则越陷入被动,导致全线崩溃,而一步错步步错,清廷同样也陷入一种慌张当中,所下的指令更是荒诞,毫无章法可言,于此,鸦片战争清朝败局已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眸近代百年史,知近代中国落后之根源。
我们之所以关注第一次鸦片战争,不是因为关注鸦片战争本身的胜负,而是这次战争代表的意义——近代中国的开端和对中国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赶跑英军,那时候的英国军队只有几千人,虽然在海上来去无踪,但是那时候的清王朝也算比较稳定,道光皇帝虽然不算英明神武的君主,但是也和荒淫无度挨不上边,属于典型的守成君主。
在鸦片战争之际,中国大部分清军官兵还是比较英勇作战的,很多英勇的官兵也在战争中誓死不退。
道光皇帝如果死撑着,英军那几千号人也没办法,虽然他们能在海上来去无踪,但是清王朝本来就不怎么重视海防,甚至说不是不重视,而是忽视海防。
如果英军到达陆地,道光皇帝只要指挥得当,也有很大可能消灭这只英国军队,毕竟道光时期的清王朝国力和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失去整个江南地区和江南经济,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国力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
打赢了又如何?
鸦片战争输与赢,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中国能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什么教训。
上一篇:印度人为何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