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向你的员工传递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员工,企业如何向你的员工传递企业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向你的员工传递企业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企业文化的源头是公司的创造者,而不是某个部门编纂出的宣言类的陈词滥调,文化里的宣言使员工信服,是老板和员工实际行动的真实写照,是企业决策的准绳,是员工工作困难抉择的标准,否则这些口号将毫无意义。
1-企业文化的生成
对于多数公司而言,企业文化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发起的。但这意味你你把公司文化给了命运。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文化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企业成立之初,就认真考虑并且生成这家公司专属的文化印记,这才是明智之举,能够确保未来的公司发展中,根基稳固。创始人是企业文化的源头,拥有共同信条的人,未来合作才能长久,团队才能经得起考验。
2-企业文化的传递
你要经常询问你的团队成员,公司和团队重视什么?团队的信念是什么?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企业怎样的团队?我们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指定策略?这些问题乍一看非常务虚,实际上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走向。现代化企业基本都有企业文化和企业宣言,然而这些只不过是公司某些部门精心编制的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如“顾客第一”、“股东权益最大化”、“创新精神”……检验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不是陈词滥调的办法非常的简单,随便问一员工,公司最的愿景是什么?如果他一脸茫然的看着你,就说明你的企业文化并没有成为员工工作的精神指导,那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是失败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的执行
企业文化订立以后,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新人不断的进入到公司,如何将企业文化传达给公司的每一个新人,并让大家认可这种企业文化被提上日程。举例来说,某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为“尊重、正直、沟通、卓越”,但是按照该公司的老板及员工的行为表现,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视钱如命,见钱眼开,毫无底线”。事实证明,单纯美好的词汇并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创立了一种企业文化后,传达、监督、考核就变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也应该像业绩那样被考核,来确保大家真的在实际工作中以此为指导。
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在《赢》一书中写道:“如果你不能时常传达你的目标,不能通过奖励巩固你的目标,那么,你的愿望还不如打印愿望的纸有价值。”
马云在湖畔大学的关于企业文化讲课中提到:
价值观是什么?使我们前进路上的操作方法,是创始人们,是第一波人指定的
价值观不是须臾缥缈的东西,是需要考核的,不考核的价值观是没有用的,企业文化是考核出来的,不是贴在墙上的,阿里每个季度都有价值观考核,价值观考核和绩效考核挂钩,晋升和年终奖,与价值观挂钩
阿里人才模型如下图
总之,企业文化传递需要与实际行动一致,希望能够帮助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仅是传递的问题,按理说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员工,员工是主角!
下面借用京东HR王波总结出来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问题:待遇留人,事业留心,文化留魂。
企业往往会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但往往个人的心理角度会更好的诠释积极性高低的原因。
待遇留人,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给员工的薪酬福利。从个人的角度出发,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个人的心理,一个员工去一家企业上班,首先要满足的是吃好喝好住好等温饱问题,这一点倒不是说无限制的给与高薪,每个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什么水平,应该拿什么样的薪水,基本市场都有大概的参考基准,薪酬里一般称呼多少分位,代表着这个岗位,相应的员工在市场上的竞争性,以及企业面对这个竞争性采取的薪酬策略。只要给的合理,员工一般不会在这上面有多少不满。当然会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比如内部平衡,比如外部竞争。
内部平衡很好理解,不患寡患不均是常识,所以薪酬背靠背就成了企业常见的做法。外部竞争一般是偶发的现象,往往来自于竞争对手有目的的人才战,这种情况下单纯的用待遇增加来应对就是下策,如果你的对手是BAT,TMD,华为小米这类不差钱的巨头,对方巴不得你这么做,所以,这就涉及到下一个层面,事业留心。
事业留心,是指一个员工在一家企业的发展通道是否透明、通畅,能够走到哪里,相应的机制建设是否健全,能否让员工心服口服。这涉及到职级、晋升、发展、激励、评价等一系列的体系工作。如果一个员工在某家企业能够看得很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到什么level,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必须做什么样的努力,上级会给与什么样的机会,公司会给与什么样的培养,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待在公司,并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因为从人的天性来说,选择去面对已知的清晰远比去面对未知的模糊更容易。当然,如果这个过程企业能够组织的更加公开,透明,公平,那么无疑会对员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并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如果企业再辅助以分享式的激励模式,比如长期激励,分红,比如阿米巴等,基本上可以实现题主问的:企业与员工绑定为利益共同体的目标。
很多企业花了大力气在薪酬和激励设计上,结果应用起来发现钱也没少花,员工还是没有多少归属感,积极性也都是短期的、一时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将前置的发展体系、评价体系设计好或者运作好。
当然,企业与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还不是最终极的目标,最终极的目标是让企业成为员工的第二个家,让企业的事业成为员工的事业,这就是更进一步的层次,文化留魂的内容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