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德国1942年为什么不选择重新进攻莫斯科,而是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德军,莫斯科,斯大林德国1942年为什么不选择重新进攻莫斯科,而是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军在1942年夏季将进攻重点目标改为斯大林格勒,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为了尽快攻占苏联高加索油田,这里占当时苏联石油产量的40%。而进一步的动作则是攻占里海沿岸的巴库,打通通往中东和波斯湾的道路
其次斯大林格勒本身是苏联南方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攻占这个城市之后,可以腾出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进一步向中东进发。
最后德军真正本意是如果可以快速攻下斯大林格勒就能够进军中东和波斯湾。一旦德军进入中东地区,那么当时保持中立的土耳其和阿富汗会前来协助。这从当德军攻占高加索大部分地区,土耳其随即将20多个师调往苏土边境准备策应即可看出。不过由于之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斗旷日持久和没有攻占整个北高加索,使得土耳其担心自己会像在一战那样没有看清谁是胜利者而吃亏,最终没有予以配合。
还要指出的是,如果德军得以进入里海沿岸和中东地区,会直接威胁到伊朗。这里是当时苏联接受美英援助重要地区之一,在二战中这条航路的物资占美英向苏联援助物资的四分之一。况且伊朗本身在英国和苏联占领后心怀不满。
不过虽然德军如意算盘打得很好,然而德军在实际作战中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没有充分利用好装甲兵部队,将大量兵力投入持久巷战。最终德军的结局就是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丧失战略主动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德国当时战略方向就出了大的错误。非要头铁斯大林格勒。结果撞的满头包。德国如果说在1942年还有机会,那么机会就在北非。通过北非夺取中东油田比正面刚斯大林格勒哪个用的兵力多?消耗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希特勒在莫斯科城下惨败,被迫重新部署兵力,1942年春夏,他利用美英按兵不动,延迟开辟第二战场时机,拼凑一百五十万兵力,向苏德战场南部的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巴库石油,库班小麦,顿巴斯煤炭都是重要资源,希特勒皆在夺取斯大林格勒,控制经济资源后再北上包抄莫斯科,因此斯大林格勒会战具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德军依靠兵力优势,经过两个月激烈战斗后渡过顿河河曲,兵临城下。守城苏军以十个师抗击德军二十九个师的进攻,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坦克兵中尉雅弗昆关健时刻为支援步兵战友,成功吸引德军火力,并击毁七辆德军坦克,最后驾驶烈火熊熊的坦克向德军冲去,英勇牺牲。斯大林格勒军民利用断墙残壁抗击德军的进攻,浴血巷战。苏军中士巴甫洛夫死守大楼,和德军反复争夺。使德军无法攻破这座城市。到年底,苏军两个集团军一百万人南北集结,开始发起天王星攻势,会师在斯大林格勒近郊的卡拉奇,包围了鲍罗斯上将麾下的第六集团军,希特勒严令鲍罗斯死守,把他得力的战地指挥官曼施坦因元帅从列宁格勒调来增援,但很快被击溃,保卢斯解围的希望成为泡影。被彻底包围。苏军将被围德军一劈为二,加强包围圈,1943年初,保卢斯电告希特勒,部队将在二十四小时内最后崩溃,希特勒这时授予保卢斯元帅军衔。令他坚守到底,保卢斯此时已何苏军投降,另一部德军也举起了白旗,至此,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德军的惨败而告终,整个战役德军损失150万,苏军解放了斯大林格勒,顿河,伏尓加河以西大片国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战德国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到了1942年为什么不选择重新进攻莫斯科而是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希特勒接管陆军总司令以后,已经发现巴巴罗萨计划不再具有可指导性,在1942年发动南线攻势,把抢夺战略资源作为重点已是重中之重。
首先,莫斯科战役彻底暴露出巴巴罗萨计划的缺陷和不足。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短短三个月时间,三路大军所向披靡包围列宁格勒、占领基辅,到9月30日,德军开始发动莫斯科战役,企图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巴巴罗萨计划既定目标。
但是,让德军没想到的是,看似所向无敌的闪击战在莫斯科战役失灵了,除了气候提前到来有一定影响外,德军出现了补给困难和兵力不足的问题。虽然希特勒三令五申使用三支装甲集群不间断发动攻势,但仍然无济于事,连前期攻城拔赛立下大功的第2装甲集团军,也让古德里安提前撤出了战场。
对德军闪击莫斯科的失败,不仅前线作战的德军将领没有想到,希特勒更是大为恼火,他解除了一大批高级将领指挥权,自己亲自接任陆军总司令。实际上,莫斯科战役的失利并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指挥不当上面,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巴巴罗萨计划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完全暴露出来,这才是战役失败的主因。
其次,选择在南线发动攻势,是德军进攻策略的转移,也是改变战场不利局面的最佳选择。
从军事指挥角度讲,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前,已经在南线重创苏军主力,虽然在莫斯科遭遇失利,但苏军同样损失巨大,在兵力方面甚至比德军伤亡得更多,而选择在1942年在南线展开资源争夺战,既可利用德军快速机动的优势,又可切断苏军南线补给的后路,这本身是一步好棋,从战略战术上考虑是没有什么不妥的。
按蓝色方案的计划,德军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由A集团军群打主攻,主要进攻高加索方向,因为曼施坦因在克里米亚已经占有战场优势,德军南下是有基础的;由B集团军群打助攻进攻斯大林格勒,既可以阻止中线苏军南下,还可以切断苏军的重要交通线和补给线,使南线苏军完全暴露在德军两个集群夹击之下,可以说这是一个连环套,是一环套一环,从设计上也是没有毛病的。
上一篇:哈工大实行大类招生政策,让学生集体学习两年,再按兴趣选择专业,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