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堪称西汉传奇人物,一生得意为何下场凄惨?究竟是何原因?
韩信,刘邦,项羽韩信堪称西汉传奇人物,一生得意为何下场凄惨?究竟是何原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当刘邦用陈平之计前往云梦泽时,韩信的警惕性已经大大提高,据《史记 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已经有了起兵谋反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坚信刘邦不会对他动手。此事的结果就是楚王韩信被废为淮阴侯,这是韩信不可以接受的,这已经与他的人生目标相悖了,他开始痛恨刘邦,开始意识到武涉、蒯通所言不虚,但是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
在齐国之时,他坐拥三十万大军,比刘、项二人都要强,若是当时反叛,三分天下亦有可能,楚地虽然不如齐地富饶,但也有一国之力,若起兵反叛,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可惜韩信并没有抓住这两个机会。等到被废为淮阴侯时,他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一个了,再无实力谋反,最终落得被吕后所杀的下场,可悲啊!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非常好的诠释了韩信的悲剧,他追求“封王”,追求“出人头地”,可刘邦是不能容忍异姓王存在的,二者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刘邦看透了这一点,但是韩信没有看透,他拒绝武涉、蒯通仅仅是因为他“天真”的以为刘邦不会对他动手。
人生追求使他无法“低调”,人格品质让他错失良机,以至于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结局了!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其用兵如神、战功赫赫,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刘邦和项羽的楚汉相争时,韩信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他的倒向上可以直接影响到楚汉相争的结局,换句话说,刘邦能最终打败英雄一世的项羽,除了刘邦个人能力和其账下文臣武将的辅助,还是就是韩信的功劳。
在垓下之战中,刘邦、韩信对项羽十面埋伏,终逼的项羽兵败自刎而死。项羽死后,刘邦得到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韩信因功被封为异姓诸侯王。
韩信用兵如神,当时少有对手,他和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在军事中是兵权谋家中的代表人物。楚汉时的人们对韩信的评价是“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西汉传奇人物,最终吕后杀死于宫中,落下了悲惨的结局。
那韩信堪称是西汉的传奇人物,为何会落下悲惨的结局,究竟是何原因呢?
韩信确实对西汉的建立有大功,故而他会封为异姓诸侯王之一。然他最终却落下悲惨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他功高震主,正如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理。
首先,韩信战功赫赫、西汉建立后,他被封为异姓诸侯王。诸侯王虽然名义上为朝廷屏藩,但是却权利很大,有独立的行政机构和部队。这对刚建立的大汉是构成很大威胁的。
再则韩信功劳太高了,又是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如此对汉朝朝廷构成的威胁是严重的,刘邦、吕雉为了大汉朝廷的安定,也要想办法除去韩信这个心腹之患的。
其次,韩信确实有极其高的军事才能,这也是刘邦会对初来乍到的韩信登坛拜将,委以重任。然而就是因为韩信没来多久,刘邦就对韩信委以军权,对于一个还不熟悉的人,如此就把军权给了他,若韩信有二心或是言过其实不能打胜仗,那是对刘邦很不利的。故而那时的刘邦就已经对韩信有了顾忌、猜忌之心了,
当然韩信确实有才能,刘邦重用韩信后,汉军也取得了不少胜利,韩信的确没让刘邦失望,然而就算如此,韩信是打了胜仗,但是他的地位、影响力也大了,故而刘邦对她的猜忌、顾忌也逐渐加深。
比如有一次刘邦处于困境,想让韩信出兵解救,然而此时韩信却向刘邦讨要假齐王的爵位。刘邦听后当然发怒,然而因为当时处于楚汉相争的关键的时刻,故而只得安抚韩信,就说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真齐王,于是就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那时封韩信为齐王是为了安抚韩信,也就是说刘邦对韩信是一边安抚、一边猜忌、一边重用的方法。换而言之,刘邦和韩信那时已经是貌离神合,刘邦对韩信是很不满的,这就为韩信后来落下悲惨结局埋下了隐患。
最后,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韩信虽受到猜忌,但是他的确对汉朝有大功,故而韩信因功被封为异姓诸侯王手握重兵。
然而此时天下已定,虽有小的战争,但是像楚汉相争那样的战争却少了。刘邦毕竟是开国皇帝,是有一定军事能力的,此时小的战争他是可以应付的。
但此时的韩信不仅是手握重兵的异姓诸侯王,而且他用兵如神,军事能力很强,在当时大汉朝廷,韩信的军事能力是少有对手的。这些原因再加上韩信本来就受到猜忌。
试想一下,刚建立的大汉王朝,遇到一个手握重兵、又很有军事能力的韩信,这些条件加起来,若韩信一旦有二心,那以他的军事能力、军队实力,朝廷是难有对手的,如此的刘邦、吕后又怎么会不顾忌呢!
所以,韩信虽然战功赫赫、堪称一个传奇人物然他功高震主之下,最终还是落下被杀的悲惨的结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昔日,王翦统帅六十万大军伐楚,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此是为何,怕功高盖主,君王相疑,所以自污名声。唯有王翦频频求得钱财才能打消疑虑。
而韩信不仅不掩盖自己不世之功,反而索取王位,实在是不明智。后世还有人说韩信是唯一一个当过王侯将相的人。其实这些不过虚名而,后来事实是韩信被骗入宫中,身死妇人之手。韩信封王不过分,但是你不能自己去要。你已得了王位,如果再立下功劳下一步刘邦还能用什么赏赐你呢?难道要把自己的位置给你吗?
王翦不仅自污,还在功成后就激流勇退;张良也在天下一统后就归隐;萧何只是一相远不如韩信这么高调,尚且要被怀疑。这里我模仿一下曹操评价荀攸的话,王翦之智可及,愚不可及也。韩信就是少了那点愚,不然从蒯彻之言,自污名声,韬光养晦,和刘项一争天下未为不可,大汉何需姓刘。最不济也可做一富家翁。
上一篇:中年人成长的烦恼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