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堪称西汉传奇人物,一生得意为何下场凄惨?究竟是何原因?
韩信,刘邦,项羽韩信堪称西汉传奇人物,一生得意为何下场凄惨?究竟是何原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堪称西汉传奇人物,一生得意为何下场凄惨?究竟是何原因?韩信是刘邦手下的战神,是刘邦能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大功臣,然而打仗的时候战神是倚仗,天下太平的时候战神就是威胁,加上韩信政治觉悟太低,因此落的了惨死的下场。
韩信原来先跟项梁,后随项羽,但一直受不到重用,之后韩信转投刘邦,但也籍籍无名,而萧何却发现了这块被埋没的金子,于是大力举荐韩信,也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刘邦的用人之道也确实值得称道,他在韩信默默无闻的时候就敢放权,而韩信也没有让人失望,自此开启了一代“兵仙”的崛起之路。
那么战功赫赫的韩信为何最终惨死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功高震主
韩信是打仗的天才,他奇谋百出,深得兵法“兵者,诡道也”之精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都出自他的手笔,而垓下之战更是直接奠定了天下归属,因此论汉末军功,当以韩信为首。韩信凭借自己的不世军功,在军中赢得了极大的声望与威信,而这无形中让刘邦感到了极大的威胁。
据功讨封
本来如果韩信能够低调一点,还是有一线生机的,但他不知进退,在攻打项羽的途中更是与刘邦坐地讨价,据功求赏,刘邦虽然封了韩信为王,但内心肯定是极度不满的,这也为后来韩信的结局埋下了隐患。
优柔寡断
韩信本来是有机会三分天下的,凭他的军事能力,足以自立为王,纵横天下,但他当断不断,一面对刘邦心存幻想,一面又自视过高,因此一步步的走向了死亡。
总结:韩信的性格和能力注定了他的人生是要以悲剧收尾的,而他祠堂前“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对联也形象的总结了他的一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蒯通曾经对韩信说:“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韩信临死时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其实,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只是刘邦与韩信之间上演了一场,任何朝代开国君主都会对功臣做的事儿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副对联十分形象的总结了韩信传奇的一生。
作为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军事才能自是不必赘述。历史早已证明了他的能力。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楚汉之争也许又是另一番结果了。
既然韩信这么厉害,为何他的下场又如此凄惨呢?其实这样的结果早已注定。
其一:功高盖主,政治觉悟低。
可以这样说,刘邦的天下,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在楚汉之争中,韩信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的功劳太大了,封王都绰绰有余,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刘邦被围,急需救援的时候请封齐王。本来随着他战功越来越大,刘邦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再来这么一出,虽然刘邦迫于无奈封了韩信为齐王,可是祸根也就此埋下。
韩信不傻,他不可能想不到这样做会使刘邦猜忌他有异心。可是他却天真的以为刘邦能一如既往地信任他。这里就要说到第二点了,那就是:
性格缺陷
韩信曾经家徒四壁,穷到连饭都吃不起,靠父老乡亲救济为生,为次受尽了白眼。“一饭千金”“胯下之辱”的典故想必大家都听过。所以韩信发誓他要出人头地,他要证明自己。
他的自负,他的天真,他的优柔寡断,他的贪恋权利,这些性格缺陷其实都跟他的幼年经历有关。成长环境给了他太多的痛苦,所以他在打下齐国后,不顾后果也要请封齐王,因为这是他的人生目标,他要证明自己,他要告诉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他韩信是有能力的,是能成功的。
所以在说客谋士都劝他自立的时候,他拒绝了。他难道不知道在那个时候是三分天下的最好时机么?不,他知道,但是他还是拒绝了,因为刘邦提拔了他,给了他证明自己的机会。这是知遇之恩,他天真的以为只要他不背叛,刘邦就会一直信任他,所以他没有选择自立。
所以在刘邦夺他王位时,他选择忍了,依然相信刘邦不会杀他。
所以在吕后召他入宫时,哪怕他已经怀疑是要杀他了,可面对萧何的劝诱,他还是信了,因为那是萧何啊,萧何总不会害韩信吧!那是他韩信的知己啊!
所以韩信的结局早已注定。人们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并不全然如此,有因才有果,是韩信自己的选择,才有了后来的结果。
还是那句话,韩信并不傻,他难道不如张良萧何聪明?张良选择功成身退,萧何选择自污名声,韩信难道不懂明哲保身?只是他放不下罢了。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要出人头地,要封王拜爵,这是他的执念,好不容易得到了,又哪能轻易放弃呢?
所以,韩信之死,不怨他人,都是自己的选择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纵观韩信将军一生:“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
历史对韩信将军的评价是:汉初三杰之一,兵家四圣之一,可见其在汉朝开国的重要地位和在军事领域的伟大成就,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自古以来就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家喻户晓的典故。
韩信初年参加反秦的斗争中,加入项羽阵营,没有得到重用,有的人或说是楚霸王不会识人、用人,作者认为这个观点可以参考,但是不是唯一,首先在任何集团中,刚加入的伙计要想马上得到重用一般都是不太可能的,凡事都有一个过程,若没有很成功的案例,立马就要得到重用,这是不太现实的。项羽的性格本身就是比较高傲刚直的,韩信也是以为心高才高的角色,这哥俩不管怎样,是一起搭伙做事也好,还是一君一臣也好,从性格上来说本来就是很难走到一块去的。
上一篇:中年人成长的烦恼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