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的“仁爱”能实现吗?
孔子,仁爱,儒家孔子的“仁爱”能实现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的!如今社会人与人冷漠、无礼、缺素养,若有了仁爱,便可以使人有道德方面的约束.
不过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仁爱精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色,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和价值。儒家仁爱精神内涵深邃,核心可以归结为孝悌与博爱。
人一生下来就成长在父母的关爱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真挚而温暖的“亲亲”之情,儒家的仁爱精神就是以此为道德的本始。但儒家文化同时认为,仅仅停留于“亲亲”之情是不够的,必须对之进行扩充。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尤其是仁爱思想,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正本清源、振衰除弊的功能。“仁”是德性的实践和行动,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儒家道德价值的根本。
孔子修身爱人的思想,理学家道德自律和爱人如己的观念,从人的自我完善意义上讲,具有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的意义;就其更大的目标而言,可使社会完善、天下太平,陶冶良好的社会风气。
结合新形势倡导儒家伦理、仁学思想,可使儒家注重修己爱人、强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讲求自省慎独、以礼待人、讲信用和尊重别人的精神发扬光大,从而对解决社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朱熹四书集注:“孝悌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仁以孝悌为本。朱熹认为在一个家庭里推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伦道德,而后仁爱才能由家庭推广到社会与万物。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宗法等级制度的基石,也就是说封建等级制度已经使家庭也有了等级从属关系。在家庭里,等级关系表现为子从父,弟从兄,妇从夫。所以君君、臣臣之后,就是父父、子子。孔子虽然强调孝悌是仁之本,但致力于孝悌就是仁人了吗?朱熹也做出了如是之解释:孝悌为仁之本,此是由孝悌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者自孝悌始,孝悌是仁之一事。由此可知,孝悌之为本,是仁爱始于孝悌。
上一篇: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