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美国经济问题,美联储或者大摩等机构都是心知肚明的吧,他们没办法避免吗?
美国,美联储,经济美国经济问题,美联储或者大摩等机构都是心知肚明的吧,他们没办法避免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有的方法,无论是金融分业限制监管,还是宽松和硬着陆,其核心都是认为金融周期无法避免,分业监管,比如奥巴马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比如1933年《银行法》,这是堵,硬着陆和宽松,则是疏。所以你不用指望美国经济周期会消失,他一定会来,但是总体上你现在的感觉是,美国市场熊短牛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精英经济分析师,因此美国经济的具体问题,无论是美联储还是金融机构都能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之所以没有采取问题是因为美联储目前状况非常两难,不能够采取有效手段,而金融机构更希望在波动中谋取更多的利益。
一、美国经济面临了什么问题?
第一,实体经济陷入周期性下行。
目前从美国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周期已经接近结束,未来经济下行和衰退都有可能出现。最典型的例证就是美国的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 I数据都在持续的下滑,制造业PM I数据已经达到了50的荣枯线以下,这是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开始。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劳动市场的先行数据,都佐证了这个观点,周期的下行将是经济未来主要的压力。
进入经济增长周期末端,关键原因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长强势时,美国由于资本市场的局限性,分配更多倾向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因此,普通劳动参与者获得的薪资上涨空间逐渐下降,带来对消费市场支撑的乏力,引发了经济增速的放缓。
第二,金融市场的风险。
2018年开始,美国股市的风险逐渐上升,根本原因是在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衰退的情况下,股市却因为得到了借贷回购的支撑继续增长,导致市值与经济实体背离。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期的上涨,美股中积累了较多的投机资金,这些资金会在美股转跌,盈利预期下降时,集中撤出,引发美股更大幅度的波动。
另一方面,由于次贷危机后美联储大幅度的资产购买注入流动性,美国借贷成本较低,导致公司大量发债,积累了较多的企业债。这些企业债在近些年国际宽松环境带来的资金流入,支持下继续走高,引发了近期的银行间流动性短缺问题。预计企业债可能在2020年集中到期,引发更为严重的债务危机隐患。
二、美联储的两难处境。
第一,助长借贷回购,推高泡沫的风险。
如果简单的降息就能化解危机,那么美联储自然可以很容易决定利率决议,而不是现在这么大的分歧。关键在于,正如美联储理事的发言,降息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并且对于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那么明显。降息主要是通过流动性增加降低融资成本,来对实体经济进行支撑,但是这对周期性的经济下行作用没有那么大,相反还有一定的隐患。
在目前的情况下降息,会导致企业发债借贷的行为更为容易,所以对股市的回购行为仍然持续,虽然能够维持住股市和债务问题暂时不爆发,但是杠杆会逐渐的积累,使风险进一步增加。未来经济衰退出现时,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可能会加大,这是2000年和2007年都有过的经验教训。
第二,小幅持续的降息是无奈之举。
既然降息无法缓解面临的风险,那么就没有必要大幅度的采取宽松扩张,带来没必要的泡沫堆积。从历史经验来看,小规模的降息比大规模的降息,更能够对股市有益。在经济下行尚未明显流动性缺口,不确定的情况下,大范围的降息带来的资产价格走高,可能拉高泡沫,对股市带来更大的伤害。
另一方面,从美联储的角度看,降息能够对股市债务风险起到的作用,只能仅仅限于延缓危机到来的时间,那么尽可能的延长降息周期,将降息的预期缓慢释放,持续维持市值,就是更可行的办法了。在这段期间内,如果财政部能够有有效的财政开支刺激,或者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爆发,那么也许衰退还可以避免。也就是说美联储所做的就是在尽可能的争取时间。
三、金融机构倾向于在危机中博取利润。
第一,推高泡沫和最后一波利润。
在每一次的泡沫狂欢当中,金融机构既是最终泡沫破裂的受害人,又是泡沫推高过程中的最大受益人。在经济下行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金融机构并没有做出释放泡沫,到行为反而不断的推高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从而让市值继续拉升,以求能够在股市的最后一波狂欢中尽可能的获取利润。只要股市还能够有上涨的空间,金融机构就不会撤离。
在债务问题上,人性的缺点就进一步展现了。我们看到一些高管已经卖出了股票套现,但是作为公司的运营者,他们还在持续的推高公司债务,让股市的市值能够继续上涨。正如2007年之前的情况一样,只要股票价格能够维持,高管们的薪资分红就能够维持,哪会管之后泡沫破裂,谁来接盘呢?
第二,危机带来的炒作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了银行市场,让金融机构蒙受了较大损失,但随后随着财政部的救济到位,这些金融机构迅速东山再起,并且在金融危机中赚的盆满钵满。危机总是危险和机遇并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买涨和卖空,同样能够获益,在危机中从金融市场的抄底和卖空中能够给予金融机构更多的生存空间,所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并不担心危机到来。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金融机构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样的准备并不是帮助整个经济体和银行系统抵御风险的,而是准备在危机当中大赚一笔的。比如摩根大通的巨量白银储备就是如此,在通常情况下,这样多的白银储备,并不能为摩根大通获取多少利润,但在危机来临后,随着贵金属价格的走高,这些储备就会带来巨量的利润。可以想象,各金融机构都已经在摩拳擦掌等待这样的机会了,所以贪婪的资本家们怎么会去防范危机到来呢?
综上,虽然美国各界的分析师都能够准确的理解目前经济和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隐患,但是美联储对于现在的形势处于两难的境地,政策决议空间较小,不能有效应对;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防范金融危机,反而会去推波助澜,以求在危机中获得更多利润。因此,现在虽然危机是大家所公认,但却没有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危机。
上一篇:国家经济建设到底需不需要大货车运输?为什么都在限制大货通行?这样做会不会影经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