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蜀汉亡国之前最后一战,诸葛瞻数万精锐之师,为何惨败邓艾之手?
诸葛,蜀汉,江油蜀汉亡国之前最后一战,诸葛瞻数万精锐之师,为何惨败邓艾之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这种情况下,魏军将士迸发出置死地而后生的士气出来,加上路上憋了一肚子气,那看到蜀军可不就是如同泄愤一般将他们砍个人仰马翻?
更重要的是,邓艾这个人相当冷酷。
攻打绵竹时,由于诸葛瞻以死战之姿迎击,刚开始蜀军还一度占据上风,邓艾派出去的邓忠、司马师纂二人,连连被诸葛瞻击败。
被击败后,二人向邓艾汇报,说蜀军很难攻破。
结果,邓艾勃然大怒,不仅斥责二人出战不利,并严厉警告他们在这种时刻就没有能不能一说,言下之意,就是不能也得能。
更重要的是,他对邓忠、司马师纂,如果再失败而归,那么下场就是就地正法。
要知道,这其中的邓忠可是邓艾的亲儿子,为了达成目标,亲儿子都能杀,在这种情况下,魏军上下哪一个敢不玩命?
所以,别看邓艾远道而来,也别看他们历经偷渡阴平这样的辛苦,在邓艾的率领下,魏军上下可谓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虎狼之师”,因此,仅仅在士气上,魏军就占据优势。
而反观蜀军,则没有这种高昂的士气。
比如镇守江油的马邈,本是稳稳妥妥的伏击,结果却被人连锅端了,哪怕是他伏击失败,能全身而退也算好一点。
但结果,他眼看失败,干脆直接投降,顺带把江油也献给了邓艾。
有了江油,魏军最起码就可以缓一口气,而接下来在涪城,诸葛瞻派出去迎击邓艾的前锋,刚开始交战就“一触即溃”,这充分说明,蜀军当时真的是拉胯到不行。
仅从这两处细节,就看出了蜀军存在很大问题,而其中士气低落和涣散是最致命的因素之一,这样的队伍,面对一心想玩命的虎狼之师邓艾,那失败是必然的。
所以综合来说,诸葛瞻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外在因素是诸葛瞻手里的兵力太少,不如邓艾,而主观上的因素是他不听建议,固执且蠢,导致战略部署出现严重失误,而客观上的原因,则是蜀军的士气整体呈现出低落的情况,而反观魏军的士气却十分高涨,这几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就注定了诸葛瞻最终兵败身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三国之间互有征战,期间也发生了不少著名战役,三国末期魏国对蜀国所发动的灭蜀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灭蜀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3年,当时的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大将发起了对蜀国的进攻,因为蜀国将领姜维精通兵法,他依据蜀地天险,依靠剑阁险要,所以尽管魏军兵力众多,但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取得较大进展。
于是魏国著名大将邓艾决定带领一部分兵力偷渡阴平,奇袭成都,最后这个计划得到了实施,并且成功了。
但是在邓艾偷渡成功后,却还是遭遇了蜀国将领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抵抗,但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诸葛瞻面对邓艾偷渡阴平后的残兵,却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沙场,要知道,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中可是有着负责蜀国皇都守卫的御林军。
那么为何诸葛瞻所率领的御林军却打不过邓艾的一两万偷渡阴平后的残存士兵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蜀军战斗力低下,魏军精锐犹存
我们前面说了,诸葛瞻所率领抵抗邓艾的军队是负责蜀国皇都守卫的御林军,按理说应该拥有很强的战斗力。
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蜀国负责对外征战有作战经验的士兵大部分都镇守边疆,所以负责守卫皇都的所谓御林军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多少作战经验,战斗力十分低下。
再加上,据史料记载,诸葛瞻所率领的抵抗军中还有不少由囚犯和俘虏临时组成的杂牌军,我们想想,一个由外强中干的御林军和囚犯俘虏临时组成的杂牌军组成的军队,能指望他发挥出多少战斗力呢?
而邓艾的军队却恰恰相反,首先,邓艾这个人就精于练兵,手下大多都是精兵强将,这些军队在经过偷渡阴平天险后,虽然折损许多,而且十分疲惫,但是能够在阴平天险中残存的一定是精英中的精英,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所以这种情况下,当诸葛瞻的军队面对邓艾的军队,胜负之算,早已经一目了然。
二、主帅无能、优柔寡断
诸葛瞻作为一个蜀国将军,却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他的仕途顺畅多半是依靠父亲诸葛亮留下的威望而得到的蒑封。
而作为诸葛亮的儿子,他也完全没有继承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精妙兵法。在临危受命镇守绵竹时,他见到邓艾从天而降的军队,首先就自乱阵脚。
当时他的手下黄冲就建议他可以占据有利地形,再埋伏邓艾的军队。但是诸葛瞻这个人又不喜欢听从他人的建议,盲目自大,所以他并没有听取黄冲的建议,这就导致了他首先失去了战机。
之后,与邓艾军队相遇,他也完全没有丝毫准备,在发号施令时也优柔寡断,导致了蜀军首先就自乱阵脚,士气低落。
而邓艾军队虽然刚经历阴平天险,但是却士气高涨,所以诸葛瞻会最后全军覆没,这场战役的失败,与他这个主帅的无能,优柔寡断有很大的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灭蜀是三国兼并的开始,魏国的战略就是先灭蜀,再两路夹击灭吴,当时三国里面魏国实力最为强大,不到半年就把蜀国给灭了,绵竹之战是蜀国灭亡前的最后一战,为什么蜀国遭到惨败,我想有几个原因:
一、魏国大军三路围攻,精兵强将
《三国演义》虽然是根据历史写成的一部小说,要了解三国的历史,我认为还是要看《三国志》,据《三国志》记载:
夏五月,诏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虐用其众,曾无废志;往岁破败之后,犹复耕种沓中,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夫兼弱攻昧,武之善经,致人而不致于人,兵家之上略。蜀所恃赖,唯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嚺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又命镇西将军钟会由骆谷伐蜀。
也就是说,魏国派遣邓艾、诸葛绪两路为主力,从东西两路攻打姜维。还有钟会一路大军从汉中攻打蜀国。
上一篇:富士XT3,镜头是配18-55/2.8-4还是16-55/2.8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