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习书法怎么临帖?有哪些技巧?
书法,字帖,自己的学习书法怎么临帖?有哪些技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临:读懂字帖后,就需要做好对临工作,说白了就是对着字帖,使用字帖看懂的东西,去学着写字帖上的字,这个环节要求写的越像越好。因为只有写的像,要学的知识点学习的才更加全面。这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
背临:对于这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就是通过对临的方式,让你把字帖当中学到的东西记下来,然后分段去凭借记忆临摹写出来,当然也是越像越好,说明知识全面,细节到位。
意临:这个环节往往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环节,需要以坚实的对临和背临做基础,这里就不要求写的完全像了,不仅要使用字帖中的东西,同时也要融合自己的观点意识和感悟等因素。当然,必须要看出原贴的风格。不能随心所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练书法,临帖是必经之路。选贴一定要选名家原贴。如《九成宫》《勤礼碑》等...切不可临后人的贴或者加工过的帖子。但临原帖也不是全盘照搬,要有选择。
一般说来,有四不临!
一,败笔不临,任何文明的书法家,也不是笔笔精通,有败笔是正常的现象。要能分辨出败笔,这类字先不临,要放一放。
二。乖时不临:什么是乖时?如“”横折,古人用了两笔完成,先写横在写折,两笔不如一笔便捷,现在我们写做一笔。
再如,雨字头柳公权用的是一个完整的“雨”字,远不如“雪”干脆利落。这都属于乖时,这种写法不要临帖。
三 失真不临:许多碑帖,因年久损坏,有的笔画已模糊不清,后人为了清楚,又刻了一次,这样的笔画已失真,这种失真严重的情况,一定不要临帖。
四 放大不临,有的老师为了原贴字小,不清晰,将字放大后临帖,这种方式不可取。因为大字与小字的笔画,结构相距很远,并不是小字放大就成了大字,小字有小字的写法,大字有大字的写法。如果为了讲解方便,为了突出要点,放大是可以的,但不能临写,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学练字,要尽量的最大可能不走弯路,使学习效率最大化。时间是宝贵的,一旦走上错路,形成习惯,在想改变比从零开始还难。所以初学书法,找一位明白的老师指导是最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临帖,要按孙过庭的话去做。一要仔细观察,一字一字细致分析,把特点牢记,包括粗细大小长度方向等。二要临得一模一样。这就要反复临、多次临、有重点地临。要不断同原帖对比,最后将原帖牢记心中,达到可以背临的水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涉及书法临摹的基本方法问题。
什么是临摹?临和摹是两个不同的方法
我们常说的“临摹”二字,实际上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所谓“摹”,是用较薄而透明的纸铺蒙在字帖上,按下面字帖显露的线条痕迹拓写,故称“摹拓”。也可以先在上面盖着的纸上用双钩(勾点线两侧边缘)或单勾(勾点线中线)的方法(图2-3),将字形勾勒出来,撤出字帖,然后再依形填墨(当然,这不能一点点地涂抹,必须是尽量不走样地一笔写出来),这种方法也称“勾摹”。“摹”的目的在于准确理解点线和字的形状,训练能使毛笔按一定的轨路运行的能力。但这样写出来的字往往空具形似,且易显得呆板僵硬。不过,作为入门的基础,进行一定的练习还是有必要的。
临帖分为三个阶段,应该循序渐进
“临”可分为对临、背临和意临三种练习方法。对临就是把范帖放在书者的前面或左边(如做一个像图2-4那样的支架,使字帖可立在前面则更便于观看),先是看一笔临写一笔,逐渐发展到看几笔乃至看几个字再落笔,这种方法能加深理解点线的组合搭配关系,避免摹写可能造成的呆板,容易达到神似的要求。但在初学阶段不容易把握住点线的形状及位置,这就需要写前仔细分析比较,写后认真对照检查。
在对临基本达到准确熟练,粗具原作风貌的阶段之后,可以进行背临练习。即不看范帖,按以往临写的印象,尽可能忠实和自然地把原作默写下来,由一个字到几个字以至成行成篇。写后再仔细对照原作,发现问题后依然通过默写加以纠正。这种练习的目的在于深刻领会原作的神韵,理解点线形状及组合关系之所以然的道理,可为以后的自运打下基础经过背临之后,对原作的理解就比较全面了,这时就可以进入意临阶段。
意临,即根据自己对范帖的体会,或全面按其用笔、结字、谋篇的规律及方法,或只选取其中某些方面加以强化夸张,既可书写原来的文字内容,也可以重新选择文字内容来进行书写。这个阶段虽然有可能部分保留原作风貌,但是已参进自己的理解、意图和追求,因而被认为是由被动地继承前人到主动地寻求个人风格的转折阶段。
读帖是临帖的辅助功课,却是很重要的步骤
最后还有一个临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辅助手段——读帖。“读帖”既是一种休息,又是一种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练习。如果说临摹是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原作,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读帖则是通过理智的分析欣赏、熟悉和理解原作,并用已获取的认识指导实践,是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简单的意义上讲,读帖也是一个目识心记的过程。特别是当难以抽出整时间进行临摹练习的情况下,读帖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