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有些小学、中学语文老师很少亲自读课文,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课文,老师,学生现在有些小学、中学语文老师很少亲自读课文,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作品内核的东西,就是存在于声音之中。作为翻译过来的《安徒生童话》,其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性,远远比不上唐诗。
在这一点上,胎儿更喜欢《静夜思》的声音。
你看,学语文,如果我们不读出每个字的声音,这是对于语文核心,多么深刻的错过啊!
老师不读,那是对语文教育过程中,价值观上的一个偏离。
只有对声音之于语文教育价值,在理解上足够清晰,在实践中慢慢坚定信念的老师,才会自觉地去带头诵读课文,去鼓励孩子们诵读课文。
当然,目前,我们从师范学校开始,就缺少对于声音的研究。这也是造成老师对此知识,不重视的原因。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2、教师不亲自读课文,这是对语文教育的理解有缺失。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语文教育。
教育是两个看似独立的主体,发生联系之后彼此的影响。
什么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是围绕语文知识而发生的,两个看似独立的主体,发生练习之后彼此的影响。
《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尔默曾提出一个概念,说教室里有一个伟大的事物,是一个独立于孩子和老师存在的伟大的第三方。这就是知识本身。
在语文课,老师和孩子就是围绕语文知识而存在。
教师和孩子都是独立的,知识也独立。那如何能够让知识的核心魅力给散发出来呢,感动学生,感动老师。让整个教室里的人,都能够因为知识的魅力而激动不已。
核心就在于教师做点什么。因为孩子还小,知识本身又是缄默的。只有教师要主动有作为。
最直接、最本质,也最简单的做法是:教师和知识在一起,呈现自己学习知识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给孩子看。请孩子有机会接触到:知识和人结合的瞬间,那种陶醉,那种简洁,那种美妙!
语文学科中,教师自己诵读作品,就是非常棒的做法!
不需要普通话多好,关键在于教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真有;教师对于作品的演绎,要真诚......我听过语文名师里,干国祥老师的普通话是公认的“糟糕”,但是他朗诵作品时的感染力是公认的“美好”!
教师需要有自我呈现的勇气,这个勇气的源头,是对教育的理解。
对孩子负责,需要展现自己;对自己负责,需要接纳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中小学语文老师现在上课不怎么读课文了,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但并不代表中小学语文老师工作变得懈怠了。
首先,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很多教材有配套的课件或录音,都是专业的播音水平,读得更标准、规范。
而任课教师虽然都有普通话证书,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达到甲等水平。因为地域不同,发音并不是绝对标准。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到更标准的范读,所以选择听录音,而不是自己读。
其次,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就应该具有比学生更加过硬的读写听说的基本功。
事实上,每一位老师也都是经过专门训练,才持证上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老师都能达到同等高水平。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示范作用非常强大。
如果一个小学生自己的语文老师普通话标准,读课文朗朗上口,声情并茂;语言表达能力强,讲课绘声绘色,幽默风趣;每次让学生写作文,自己都能写出高水平的下水文;板书工整漂亮,自然会成为学生心目中钦佩的榜样,这样的老师上课,学生自然不会走思,捣乱。
所以,虽然有现成的课件、录音,但教师还是应该尽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自己读,效果会更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明确下我的观点: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一篇新的课文时,必须有朗读,也就是笵读!导致教师很少笵读的原因如下:
1.教师自身语文素养不够,朗读基本能力不足,不自信。
2.视频音频朗读取代了教师的朗读。
3.学校要求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到位。
4.教师及学校对朗读教学不重视。忽视朗读的重要性。
5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把握不到位,没有深入理解朗读教学以及教师笵读的目的。
我的建议:
1.学校应该首先认识到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管理上下功夫。
2.教学管理者应该吃透语文课程标准。
3.学校应该加大对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上的考核力度,督促教师认真有效高效做好朗读教学工作,还语文教学应有的“语文味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从前的语文课上,必有一道老师范读课文的程序,如果老师没有读课文让学生直接去读,就觉得是老师安排有误。可是现在听语文课的时候,发现很少有语文老师坚持亲自范读课文了。难道现在的教学要求变了,老师不需要亲自读课文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学段具体分析。
如果是小学一二年级,我觉得教师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很多时候,一二年级的很多小朋友还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教师示范读则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而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们的阅读方式也多了起来,有自由读,有接力读,还有新课标要求掌握的默读,方式多了,进而老师示范读就少了。到了五六年级,孩子们还要学习浏览,根据不同的文本,进行不同的阅读。中学我就不知道了!
总之,在各个学段,对阅读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不要一味的只看到表面,教师没有教授阅读,更多应该针对不同学段,具体分析,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