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常说“高山云雾出好茶”,真的海拔越高茶越好吗?
高山,海拔,茶树常说“高山云雾出好茶”,真的海拔越高茶越好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常说:“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大意是中高海拔之地,常常能产出香气馥郁、口感甘甜的好茶。
据我们所知,太姥山有福鼎白茶;牯牛降山脉有祁门红茶;武夷山有大红袍,有小种红茶;凤凰山有凤凰水仙...
“山高雾深出好茶”也成了我们对好茶的传统认知,但如果细究起来,你知道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吗?
事实上,茶的好坏,主要取决茶树,而茶树品质好坏则主要取决于基因,其次,便是生长环境。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同的茶树品种,处于不同环境,长势也大不相同,茶叶的品质也各异。
(武夷山)
所以通常高山出好茶有几个条件:
首先是温度。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有其适宜的温度以适应新陈代谢。
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物竞天择的自然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
海拔较高的山上,年均气温比平地低,昼夜温差大,气温多介 于15~20℃时,恰好提供了最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
另外,较低的温度,使得茶树的生长进程较为缓慢,芽叶更柔嫩,叶肉更厚实,果胶含量也更高。而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积累单宁酸、糖类和芳香油这样的光合产物。
其次,日照长度也有影响。
茶树喜阴,在低日照、漫射光环境中就能生长。
(武夷山)
研究显示,减弱光照,有利于茶树中总含氮量的累积。而高海拔地区一年四季常常云雾弥漫,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多,日照量更少,年日照时间少于2000小时。
这正好适合茶树的耐阴习性,高山种植的茶叶中,累积了更多的芳香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其茶汤,入口后更加鲜香甘醇,而且也更为耐泡。
所以我们常说种植在高山上的茶叶香气比较浓,就是这个道理,这与茶树品种和后期加工工艺无关。
还有水分。
许多高山上终年云雾缭绕、湿度较大,降水也比平地更多。而雨量充足时,茶树氮代谢增强,鲜叶里的氨基酸含量就会升高。
而且高山植被繁茂,对土壤更是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培育,枯枝落叶能丰富土壤有机物质,根系繁茂使得土质结构良好,茶树能汲取更多的养分滋养叶片。
另外,海拔较高的山区,环境很少受到人为的污染。没被污染的茶叶,质量当然是上好的。
既然高山环境对茶叶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反过来,高山茶叶的好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口感上来说。
以台湾的“冻顶乌龙”为例,先说说乌龙茶的品评。
一般来说,乌龙茶审评分八项:外形、色泽、整碎、净度,以及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
前四项叫“干评”;后四项叫“湿评”。
这八项指标里,权重最重的两项就是茶汤的香气与滋味,香气以花果香浓郁者为佳,滋味以醇厚滑爽为佳——这也是普通饮茶人最直观感受茶的优劣高下的两项,而这两项,恰好又受海拔影响极大。
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凸显高山茶的这些天然优势,现代制茶时往往“轻发酵,轻烘焙”。
从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来说。
如果茶中的多酚类和植物碱多了,喝起来就苦涩;氨基酸多了,喝起来就鲜爽甜甘。
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化学定量标准,就是所谓的“酚/氨值”,茶多酚和咖啡碱不可过多,而茶汤中的氨基酸浸出量则越多越好。
酚/氨值小,茶即使泡得浓了,也只是入口时苦,过后的回甘依然醇美。酚/氨值大,茶就会入口时苦,咽下后亦苦,舌心有明显涩感和收敛感。
以铁观音为例,铁观音原本就是一种以香气和滋味取胜的茶种。海拔对它的品质影响也极其明显。
2014年,漳州研究者发现,铁观音的品质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产自1000米高山上的铁观音氨基酸含量高,多酚类相对低,酚/氨值小,品质明显优于500米以下茶园出产的铁观音。
台湾研究者还研究过不同海拔的五个茶区不同季节出产的茶叶品质,发现低海拔茶区的出产中,秋茶冬茶优于春茶。
而高海拔茶区,则是春茶冬茶优于秋茶由于冬茶产量最少,因此价格最高。
春茶产量稍高,质量不次于冬茶。夏秋两季产量最高,价格实惠。如果要购买高山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切莫选错了季节。
所谓的高山也并非越高越好,物极必反,茶也不例外。
对于绿茶而言,两三百米已经不错了。茶山过高,气温偏低,这容易导致茶树生长受阻,用这些受损茶叶制出来的茶,饮起来味感较差。
所以我们常说高山通常出好茶,而不是绝对。
当然了,这茶好不好还跟制作工艺以及后期的储存环境等有关。
所以说,寻觅到一泡好茶,更是来之不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创 | 义芳君说茶最近,义芳君经常听到这种说法“高山容易出好茶”。本想听一听就过了,还是忍不住说一说。并非“高山容易出好茶”,而是“高山云雾容易出好茶”,漏掉了关键词“云雾”二字。青藏高原海拔够高了吧,但事实上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上几乎看不见茶叶身影。反观国内多座名山大川,例如: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四川峨眉山、云南攸乐山、台湾阿里山……无不都是山高植被丰茂、云雾缭绕、风光秀丽,气候环境得天独厚,以致名茶辈出。那为什么说“高山云雾容易出好茶”呢?清代茶学著作《芥茶汇抄》中曾明确记载:“茶产平地,受地气多,固其质浊,芥茗产于高山,泽是风露清虚之气,固为可尚”。可见,古人对于茶树生长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早已洞若观火。优质的自然气候、生态环境等对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着极其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发生率低,且远离人类生活区,少了各类人为污染,更加绿色健康。其二,海拔高,日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自身营养物质的聚合,内质更丰富。其三,海拔高,风化石砾岩居多,土壤通透性比较好,加上茶园周边一般植被茂盛,日久月深土壤层有机质丰厚,故而高山茶树虽然长势比较慢,但一般都长得芽叶肥壮,用手摸下茶叶,感觉非常肥厚。其四,云雾缭绕,空气中富含水汽,光照多漫射光,利于茶树呼吸吐纳,合成更多氨基酸等物质,故而一般高山茶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当然,也并非海拔越高就越好。研究表明,茶叶最佳生长海拔一般在800米至1200米上下。如此一来,肯定有人就会不服气了,那你说低山产区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又作何解释呢?是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祁门红茶等等虽然海拔低,但都是处于著名风景区内,周边有山有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其自然环境、空气水文、气候土壤等综合条件优良,加上精湛的制作技艺,成为独绝天下的茶中优品,自然不在话下。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