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经》中最美的诗你认为是哪一首?
诗经,汉江,伊人《诗经》中最美的诗你认为是哪一首?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长江
第二章: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1、“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汉语词汇中的“翘楚”一词就是来源于此诗句。这个词常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中杰出的人物。“翘翘”就是指高大的样子。“错薪”,意思是杂乱地生长的柴草。“翘翘错薪”的意思就是汉江岸边的山上长着高大的乔木,树木成林。而在树林里,生长着茂密的草丛。
“言刈其楚”,意思是说我要去割树林中这些茂密的柴草。“楚”是植物的名字,又叫荆条,可以当做马的饲料。诗文含义到这里就更加明显了,如果说第一章读完还不是很甚解的话,第二章读到这个地方,就有豁然开朗的味道。咏唱诗歌的男主人公终于出现了,他的身份也进一步得到了说明。他是一名上山割柴草的樵夫,割草是为了喂饱马匹。
山与水
2、“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之子”,就是指这位擅长于用游泳的“游女”。“于归”,指女子出嫁。
这个地方需要有文字衔接一下,《汉广》中对与“樵夫和”和“游女”的恋爱过程没有做过多的着墨,这就有点“春秋笔法”的味道了,或许是一种含蓄的表达吧,可这也为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了,或许是“樵夫”历经了千难万险,克服了重重障碍,跨过了汉江,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游女”,而“游女”也被“樵夫”的这种“漂洋过海来看你”的真诚所感动。而愿意嫁给这位“樵夫”了。
竹筏
“言秣其马”,意思就是说,我要用最好的草料为她喂养好那匹用来作为聘礼的马。或许这匹马就是他们的定情信物。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把婚姻看的庄重而有仪式感,尤其是男方,在恋爱时,或者在向女子表白甚至求婚时,一定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定情信物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章: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言刈其蒌:“蒌”,是指蒌蒿草,是喂马的草料当中最好的,用割回来的蒌蒿草喂养小马,小马儿也会长得膘肥体壮。
“驹”,是指小马。《周礼·夏官司马第四》上说:“正校人员选,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五尺以上为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是一二章的复沓,一唱三叹中就诗意推向了高潮,升华了诗意。
小马驹
历代诗意解析和笔者评价:
《毛诗序》:“德广所及也。”是在说文王。笔者认为《毛诗序》的这种解释没有脱离讲经布道的窠臼,牵强而没有任何根据。
《文选》注引《韩诗序》:“《汉广》,说人也。”这种解释也不明就里,甚至让人不知所云。
朱熹《诗集注》:“文王之化,自近而远,先及于江汉之间,而有以变其淫乱之俗,故其出游之女,人望见之,而知其端庄静一,非复前日之可求矣。因以乔木起兴,江汉为比,而反复咏欢之也”。这种解释还是秉承了《毛诗序》的疏解,实在是不能令人置信。
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月慕说益至。”基本上还算准确吧,诗旨诗意疏解也算中肯。
鲁齐韩三家诗中把“游女”解释为神女,后世有很多的注解者依从了这种说法。其实孔子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总体是一部写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尤其《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都是歌唱吟诵民间生活的歌谣,因此强行的将《汉广》与神话扯上关系的话就不免令人啼笑皆非了。
汉江落霞
小编解析:
《汉广》全诗三章,前一章为独立,可以说是对环境的描写,是对二三章的铺垫,后二章的排章布局是重章叠句的复沓,这与《诗经》中其他篇章的重章叠句是异曲同工。从整体诗意来看,三章层层渐进,内在的逻辑关系越来越清楚,主题越来越明朗。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来。
长江
一、全诗由朦胧到清晰,由远到近的写出了咏唱诗歌的“樵夫”,也就是思慕“游女”的这位男主人公“刈楚刈蒌”的过程和原因。“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两句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反复吟咏,表达了“樵夫”对“游女”由于江水阻隔,思而不得见的极度思念之情。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二、从章节结构形式看,首章独立于二、三两章,从情感宣泄的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精准地传达了“樵夫”历经艰难险阻见到“游女”,中间不知费了多少的周折,历经艰难的恋爱历程换回来“游女”的之子于归,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来之不易的爱情”,既然来之不易就要好好珍惜。诗文借“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将这种心理的强烈感情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山水国画
结语:
樵夫、游女、汉江、山林、树木,这些代表山、水、人物的元素第一次完整地现在中国诗歌、中国文学长河的源头《诗经》中。可以这样说,《汉广》也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开篇之作(当然有的人认为东晋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创始人,但是小编更多的认为《汉广》才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汉广》描绘出了山水的轮廓与雏形,中国的山水诗和山水画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也就是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其是《汉广》诗中对山、对水、对树木的描摹写法,有着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之情,也有着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种借助于对山、水、树木的描写而表达人的情感,人的态度,甚至于人的追求的最朴素的诗作,这种由远及近的写法,这种有朦胧到清晰的诗意,让《汉广》成为了不朽的名作,《汉广》意境深远,中国诗歌中寄情于山水的题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汉广》对中国后来的山水诗,山水画都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我们能在《兰亭序》中看到对山水的描写,也能在《富春山居图》中看到诗意。
富春山居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你问我《诗经》中最美的诗是哪篇,我当郑重地翻开一部古版线装的《诗经》指给你看,然后嘛就是——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
所以,《诗经》之最美者何止一篇一首?美篇不仅极多,而且难分高下!如果非要给我附加一个条件,让我只能选择其中一首的话呢?……
对不起,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唉,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蒹葭之思
上一篇:有没有看过《英雄志》的小伙伴?你觉得这本书能吊打大部分所谓的“玄幻神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