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引导的家长,教好孩子要怎样做?
孩子,家长,自己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引导的家长,教好孩子要怎样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引导的家长,教好孩子要怎样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追求碎片化理论,父母的责任是把孩子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
自从有了人,生儿育女培养后代一直没有停息过,现在突然之间一些家长不知怎么养孩子了,而且不听话、不好好上学的孩子也多起来了,叫辛辛苦苦的家长们很是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只言片语的“理论”听多了,把辅助手段当成主要方法,丢弃孩子成长规律,失去了发展大方向所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结果。
其实,父母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将孩子的自然属性转化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就是将孩子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因为,人的智慧、能力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知识、才华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得到施展机会并产生价值。懂得这个道理,就能围绕这样一个目标,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把0-18岁孩子的发展分成不同阶段,充分发挥父母的领导、示范、引导、指导、商量、建议作用,并从以父母为主的 “集权”到以孩子为主的“建议”逐渐过度。清楚父母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和应尽的责任,就不会被断章取义的“父母不是领导”、“个性发展”、“鼓励发展”所左右,轻松愉快地把孩子养大成人。
孩子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化受到遗传的影响、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生理和心理不是单独的先后发展,而是交织发展的复杂过程。孩子的成长具有一定顺序: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是躯干和四肢;行动能力总是依照着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后才有可能写字、绘画等精细动作出现,这是一种不变的顺序;认知和思维能力遵循着先具体后抽象的秩序;学习能力是从刺激、模仿、游戏获取直接经验,再到真正的学习获取间接经验。孩子发展既有顺序又不均衡:新生儿(0-1岁)与青春期(10岁~16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十几岁的孩子看起来像成人但其心理还是个孩子,抗压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更差; 2~5岁的孩子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记忆能力,大多数超过成年人等等。这些简单的发展规律一定要了然于胸。
了解发展规律,就能找到施教的切入点:第一,教做人的规矩。从新生儿就开始立规矩,什么时候吃奶、什么时候睡觉都要有规矩,把规矩变成孩子的习惯,视为完成此阶段任务,后面孩子也就好带了;第二,教做人的样子。父母时时处处要展示正能量示范,让孩子有样可学;第三,教社会交往,扩大社会化交往范围。在家、在幼儿园开展有意义的游戏,要让孩子多实践、多碰“钉子”,多想办法;第四,培养是非意识形成。孩子能够知道自己哪些做得对,那些做错了,能进行自我评价;第五,情绪控制能力训练。如孩子想吃苹果,妈妈有意拿着苹果让孩子闻,再慢慢削苹果,再慢慢切成块再吃,这种等待就是著名的延迟能力培养,据资料显示,成功人士都具备这种能力。第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比记几十个英语单词、弹几首钢琴曲重要得多,这是家长要切记的。到了小学,学习就是义务了。这个时期,孩子将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转变,这是认知活动的重要转折期。
综上可以看出,从新生儿到孩子青春期,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孩子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指导,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父母言教和身教的影响力,做的每一点努力都是为融入社会做铺垫,而且处在可塑期的孩子教育,一步错步步错,尤其是关键期任务不完成将无法逆转。所以,舍弃阶段性发展前提,单纯倡导“个性发展”“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都是需要实践检验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尝试着回答一下您的这个问题,说的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吧!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引导的家长”这句话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关于如何教育好孩子,需要怎样做,我认为,作为家长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重点时段的教育引导很主要。家长要懂得教育孩子需分年龄段进行。0—18岁期间,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教育内容和侧重点都会不同。比如,孩子各种习惯养成最佳年龄段是在0—13岁之间,错过这个最佳养成期,教育成本会加大很多,效果也不一定会理想。
二是家长的言教和身教很重要。这点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知道去批评教育,甚至指责孩子如何如何,此时的家长更应该首先做的是反思自己,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孩子同样的问题。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很“扰”人,孩子不懂得,有的家长甚至比孩子讲话的声音还要大,此时的家长还在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大声讲话,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可想而知了。因此,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应该做到时时反思自己,当看到或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不懂事时,反思自己,更应该反思如何去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
三是教育方式方法得当很关键。教育孩子认知事物或了解孩子不知道的领域的事情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去说给孩子道理,一定要注重方法,切忌用一句概括的话来打发孩子,甚至慢待孩子。记得,我家孩子3~4岁时,有一天我正在做家务,他在卧室里面玩,突然,他大声喊:“妈妈,脚上都是刺儿!”我当时也以为是不小心脚上被什么东西扎到了,告诉他赶紧到床上,把袜子脱下来。我立刻走到床前,只看到他满眼疑惑,一边看着我,一边看着自己的小脚说:“没有刺儿~~”,我当时就明白了,是他刚才的姿势不正确,把脚压麻木了。我蹲下来,摸
上一篇:为什么会喜欢头条,是不是感觉在头条里边发表,你就感觉你就是戏里边的主角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