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韩信井陉之战一举灭赵,却为何立张耳为赵王?
项羽,刘邦,韩信韩信井陉之战一举灭赵,却为何立张耳为赵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韩信井陉之战一举灭赵,却为何立张耳为赵王?”
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对此是这样记载其事;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
也就是说,井陉之战结束之后,随着赵国政体的崩溃,韩信向刘邦报告了这一情况,并且提请立张耳为赵王,以使赵国的形势能安定下来。
刘邦也很快的同意了韩信的报告。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安排,是因为这些情况所决定;
这个张耳早在陈胜、吴广称王时期,影响力就很大,能够左右当时的时局,曾经做为陈胜的左校尉,有自己的军兵。
后来,张耳拥戴武臣经略赵地,并使武臣自立为赵王,张耳成为丞相。
在此后赵国的形势变幻当中,张耳都根基很稳,况且,西楚霸王项羽分封诸侯之时,已经封常山王与张耳。
可是,到了公元前205年,也就是汉高祖二年的时候,常山被陈余攻破,张耳无奈败走。
同年十月,走投无路的张耳投奔了老相识,汉王刘邦。
转过年来,刘邦派张耳与韩信一起统兵3万,直奔赵地,在井陉一带开始向赵国发起攻击,在战役当中,3万汉军过河列阵,成背水一战架势,也正因为如此,汉军上下,个个都拼死冲突,勇猛异常。
也因此大败赵军。 另外,汉军当时的主要对手还是西楚霸王项羽,这样的话,虽然暂时得到了赵国,可如果处置不当,强行立外人为赵王,及其容易引起赵国原有各方势力的武力反抗,这就会把汉军吸附在赵国这一个面上,得不偿失。
而这个张耳,各方面情况都能被双方面所接受,是最佳的赵王人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耳原本就是赵国的贵族。在秦朝末年的动乱中,原本被秦国消灭的六国纷纷复兴。楚国怀王在项氏叔侄的拥立下复国,齐国田儋实力雄厚自立为齐王,魏国宁陵君魏咎也在弟弟魏豹的辅佐下跟随陈胜起兵,平定魏国称王。而张耳也在赵国先拥护大将武臣为赵王,张耳自封左丞相。但是武臣不久就被部下杀死。他又和自己的好朋友陈馀一起拥立了赵国后裔公子歇为王。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张耳就在赵国当地积累了不少的威望。
项羽的成名之战“巨鹿之战”就发生在赵国境内,张耳感念项羽恩德就全力相助项羽,项羽在灭秦之后封张耳为常山王。从这时开始,张耳便成为了十八路诸侯之一。后来,原本是张耳好友的陈馀和他反目,发兵攻打张耳,张耳被迫逃到了汉王刘邦的帐下。井陉之战后,韩信张耳大败陈馀的部队,韩信表奏汉王建议封张耳为赵王。
韩信此举其实是暗藏心思。韩信当时是刘邦的手下,而张耳曾经是和刘邦平起平坐的的一路诸侯,只是暂时栖身于刘邦军中,张耳成为赵王更加顺理成章。张耳在赵国又有相当高的威望,可以很良好地安抚赵国。此后赵国也可以成为韩信大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又可以送一个顺水人情给张耳,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天下已经呈现出楚汉争霸的胶着态势。韩信却在这一时期希望保存自己的实力,请封张耳为王只是他的缓兵之计。韩信张耳攻打赵国时,汉王正在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周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历史上著名的几个典故也发生在这一时期,比如汉王军中的纪信因为长相酷似汉王,假扮汉王引开项羽,汉王因此逃生。汉军将领周苛被项羽捉拿,项羽以“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的条件利诱周苛,他依然不为所动,最后被项羽烹杀。《史记索隐》引《三辅故事》曰:“楚汉相距于京索间六年,身被大创十二,矢石通中过者有四”。足见这一时期刘邦与项羽竞争的惨烈,可是韩信却在这一时期作壁上观,上书请封张耳为赵王,随后按兵不动,坐观成败,以至于激怒汉王。汉王“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一下子就解除了韩信的军权,并且顺水推舟“使张耳北收兵赵地”。这样韩信就成为了张耳的部下,算是对他见死不救的惩罚。
所以说,韩信请封张耳为赵王,并不是大度宽厚,而是饱含私心,只是最终押错了宝,从此在汉王心中埋下了恶劣的形象,可以说韩信被杀的矛盾基础就是始于这次请封赵王事件。
文:经典守望者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耳原本就是赵国的贵族。在秦朝末年的动乱中,原本被秦国消灭的六国纷纷复兴。楚国怀王在项氏叔侄的拥立下复国,齐国田儋实力雄厚自立为齐王,魏国宁陵君魏咎也在弟弟魏豹的辅佐下跟随陈胜起兵,平定魏国称王。而张耳也在赵国先拥护大将武臣为赵王,张耳自封左丞相。但是武臣不久就被部下杀死。他又和自己的好朋友陈馀一起拥立了赵国后裔公子歇为王。通过这一系列事件,张耳就在赵国当地积累了不少的威望。
项羽的成名之战“巨鹿之战”就发生在赵国境内,张耳感念项羽恩德就全力相助项羽,项羽在灭秦之后封张耳为常山王。从这时开始,张耳便成为了十八路诸侯之一。后来,原本是张耳好友的陈馀和他反目,发兵攻打张耳,张耳被迫逃到了汉王刘邦的帐下。井陉之战后,韩信张耳大败陈馀的部队,韩信表奏汉王建议封张耳为赵王。
韩信此举其实是暗藏心思。韩信当时是刘邦的手下,而张耳曾经是和刘邦平起平坐的的一路诸侯,只是暂时栖身于刘邦军中,张耳成为赵王更加顺理成章。张耳在赵国又有相当高的威望,可以很良好地安抚赵国。此后赵国也可以成为韩信大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又可以送一个顺水人情给张耳,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天下已经呈现出楚汉争霸的胶着态势。韩信却在这一时期希望保存自己的实力,请封张耳为王只是他的缓兵之计。韩信张耳攻打赵国时,汉王正在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周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历史上著名的几个典故也发生在这一时期,比如汉王军中的纪信因为长相酷似汉王,假扮汉王引开项羽,汉王因此逃生。汉军将领周苛被项羽捉拿,项羽以“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的条件利诱周苛,他依然不为所动,最后被项羽烹杀。《史记索隐》引《三辅故事》曰:“楚汉相距于京索间六年,身被大创十二,矢石通中过者有四”。足见这一时期刘邦与项羽竞争的惨烈,可是韩信却在这一时期作壁上观,上书请封张耳为赵王,随后按兵不动,坐观成败,以至于激怒汉王。汉王“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一下子就解除了韩信的军权,并且顺水推舟“使张耳北收兵赵地”。这样韩信就成为了张耳的部下,算是对他见死不救的惩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