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大量课外补习的现象,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制止?
学生,孩子,家长义务教育阶段存在大量课外补习的现象,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制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升初中开始,所以我们老师把周六上午的时间给挤出来,给我们全班学生讲解补习。
这是免费的,义务的。
老师本来是休息,但无私的奉献给了我们学生,时隔多年再想想非常感动。
现如今各种课后补习班满天飞,我想已经很难找到无私无偿给学生补课的老师了吧?
现在的“补课”问题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民生社会问题,千万万家庭为补课费犯愁,它夺走家长的幸福,孩子的童年。
万恶之源,必须想办法解决。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虽然是打基础的时候,虽然家长为孩子好,虽然如此可还是希望家长们理智一些。
孩子的未来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学不进去,给孩子筹划其他的路。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命运,我相信更多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读书这条路上走出来,可大家真的仔细想想。
读书这条路真的太难太难了,寒门学子想出头也不容易,有读书天分和兴趣都好,学不进去,念不进去非弄去补习这无疑是走偏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孩子不光可以读书成才,做生意也能成才,核心技术也能成为人才,三岁看小,五岁看大。
自家孩子有没有读书天分,其实从小就能看出来,初中学生课后补习我支持,毕竟学习的课程类别多了,跟不上正常,小学生数来数去就几门课程,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里以及三观的形成。
这应该才是真正的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补习,不是你想取缔就可以取缔的,这是一种市场需求,虽然我们禁止教师补课,可校外辅导机构却在日益增多,而且家长前去补课的非常多,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落下来,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去补课机构,至于效果怎么样,他们却并不很关心,有好多就是求心里安慰的。所以老师有时也是无能为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不应该制止,主要是因为:
第一,能够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现在的中小学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很多班级都超过了45人。在这样的班级里面,大多数老师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另外,现在的中小学普遍强调的是平均分,忽略了优秀率这一个指标。所以就会出现学习有能力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而且能够保证学困生的学习内容不超水平不拔高难度,循序渐进。
第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现在虽然说老师的工资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很多出来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师工资还不超过3000。教育部门如果能够引导有能力的、有时间、有精力的老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去辅导学生,这何乐而不为呢?既能够让老师补贴家用从而更爱教师职业,又的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有,家长付出的培训费相比社会培训机构会还低廉很多。这是一举三得、皆大欢喜的事情。
第三,方便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管理。如果学校办培训班,教育部门应该加以指导。这样,对学生的校外安全管理工作会做得更好。
综上所述,我持肯定态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事儿估计制止不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补习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考按分数录取。
现在的家长哪个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考个好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迫切期望!
要想考好大学就得分数高,为了超过别人家的孩子,课外补习是首选。
二、教育资源、师资水平不均衡导致课外补课的盛行。
由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已经深入大多数家长的心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是大多数家长的共识。
现在有好多农村的家长课余都把孩子送到城内补习班补课了,更别说城市里的家长们了,要么把孩子送到市里补,有的家里条件好干脆把孩子送到北京的知名补课机构去补习!
教育补习也有“趋光性”!原因就是本地区的教育硬件、软件都不行!
三、孩子的资质不同,有的孩子完成学业很困难,确实需要“开小灶”。
人的五个手指尚有长短,何况基因、环境等千差万别的孩子们呢?有的孩子的确学习能力有点儿差,别人轻而易举就学会的内容,他们刻苦学习了半天都理不出个头绪来,难道这样的孩子就该放弃吗?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
家长想为自家学习吃力的孩子补习一下,原本无可厚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强行制止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课外补习不能强行制止。
以上是我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期待留言。欢迎关注阿桑教育,我们一起探讨与教育有关的问题!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到现在这个时候,给教师每个月一万都不行了,因为补课每年可挣几十万,教师哪看得上工资
上一篇:如何提升家庭生活品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