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城中村改造后农转非后非农户口农民如何生活?
陌上,农转非,城中村城中村改造后农转非后非农户口农民如何生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城中村改造后农转非后非农户口农民如何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陌上花有个同学就是这么个情况。他家原处城郊,后来城市发展,老车站外迁,新建的车站就在他家所在的那个村子附近,经过整体规划以后,他家所在的那个村子就被改造成了城中村。
因为挨着城区,陌上花的这位同学原本也没在家务农,自从技校毕业后就一直在企业里打工。后来娶了个媳妇,媳妇也在城里的一家商场上班。家里也有几亩口粮地,还种了点果树,都是他爸妈在伺弄,除了自家吃的之外,剩余的蔬果就拿到城里去卖。
自从农转非后,地是没的种了。这对于陌上花的同学夫妇俩影响倒是不大,他们仍然是上着自己的班。不过他父母就闲下来了,但很快,他们就适应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离城中村不远新建了个工业区,里面有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很多人都是在外租房住的,但是城里的房租又太贵。所以城中村的村民就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家的房子稍做改造后进行出租,每间按大小不等能收个三到六七百的。
陌上花这位同学家是个三层小楼,他们就将一二层隔成多个房间后进行出租,三楼自住。每个月下来,光房租就有六七千。
现在,同学夫妻俩呢仍旧是按部就班的上班;他爸爸呢则在一家小单位找了个门卫的工作,包吃包住,每月还有两千多工资;家里呢,白日里就留他妈妈照顾接送一下正在上幼儿园的孙子。
听同学说,村子改造之后,如果单从经济收入这块来看,他家的收入是远远多于以前的。只是,刚开始的时候,种了一辈子地,忙活了一辈子农活的父母有些不适应,但后来也慢慢习惯了,而且现在的生活方式也比以前要轻松很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问的好奇怪了,原来的市民怎样生活,现在的农转非后的市民也怎么样生活,难道还要有一个什么新市民补贴才能体现公平。
自古以来,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社会分工,农村以农为主,城市以工商业为主,没有地的人生活普遍比有地的好,城市挣钱的机会比农村多,农耕经济时代如此,现代社会更加实出,因此才有了城乡差距。
城中村的新市民,最重要的是转变老观念,学习老市民重视教育,这是适应城市生活的关踺。第二是学商品经济意识,利用房子多的优势做生意。第三,年轻人可以充电学点技术出去找工作。
最后年龄大的,只好出租房子当个收租婆,比一比一无所用的下岗职工还是好的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