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发明通假字有什么意义?
通假,本字,意思古人发明通假字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人发明通假字有什么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先以老漁出句的方式出个单句来感觉一下“通假字”的效果 : 春光好色风游说。
这里“光”的解释是作为动词的照耀,形容词的景色和副词仅仅的意思,接着的“好”亦同,结合结尾的动词多义多音字“说”的变形组成了典型的“通假字”的句子。言归正传,回答问题。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我国特有的汉文字来自包括“甲骨文”和“象形字”两种原始文字演变直至定型后的传承。
古老的甲骨文是在商朝墓地发掘中发现的,“象形字”是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不论是“甲骨文”的陆续发掘,
还是仓颉持之以恒的创造,最初文字的能够使用数量是有限且粗糙的,于是就产生了理解(或使用)上的随意性表达出的效果,当这种随意能够逐渐融入文字的表达意思时,就有了“通假字”的使用。提问的“通假”指的是通用,假借的意思。“通假字”的使用分别是形似字和音似字的意会。“通假字”的使用是在形似,音似(包括声韵)形成的意会条件下,形似,音似(包括声韵)的作用产生的效果。
其意义是古代人的同音替代和同型替代主要源于最初文言文的书写困难。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文章“压缩”格式非“文言文”莫属,而“通假字”应该是“压缩”格式的简化手段。
“通假字”的形似,音似,声韵的使用变化在古诗,词,歌。赋,曲的创作中起到的变更替换作用。在听觉上多了层美感,古人的文字创作很尊重韵律。即便当下的诗,词,歌,赋,对联的创作也有利用“通假字”和“古韵”,“今韵”的手段来改变作品的平仄韵律关系。老漁以为,作为国学文化的一部分,“通假字”的使用条件是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图片来自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对于古文中出现通假字的意义是这么理解的,仅供参考:
一、书写错误。我们每个人在进行书写的时候,都会犯写错别字的错误。对吧?不知道大家是否玩过这种挑战的游戏:书写阿拉伯数字从1到1000,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能做到一次性的书写准确,不出错?[可爱]。所以对于古文中通假字的理解,就是:它其实是古人写文章时留下的错字和别字。它这一错不要紧,却无端增加了我们对于古文理解的难度。[笑哭]
二、江湖救急。古时候,文字发展还不完善。我们都知道,文字是落后于语言的。那当时很多字还没出现,文字又不够用了,咋办?所以就像现在干快递什么的,遇到双“11”,人手不够了,要找临时工帮忙一样,古人就灵机一动,找到相似的字:“兄弟,江湖救急!”于是就有了通假字。[呲牙]
三、一字多义,多字同音!汉字文化的奥义博大精深。古代文学大家!文豪!往往兴之所致,对一些“音同意不同的字”信手拈来,用了也就用了。在那时,他的信徒、学生们焉敢斗胆指正?那既然前有高人首先这么用了,后人也就自然承接,以致成了约定俗成。[捂脸]延续至今,学者们就把这类字装进“通假字”的框里。
所以我个人觉得,通假字的意义除了增加我们对古文阅读理解的难度外,无它!无需过度解读。作为学生、信徒,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上帝自己也莫名的微笑,他的信徒们却解释得头头是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通假字这个名字上来看,通就是通用,假就是假借,这个很能说明这种字的存在。
我觉得,老师们常常说通假字是古人写的错别字,只是因为要详细说明这种东西太难理解,太难表述清楚,所以就用了一种这样的方法搪塞过去,就有点像电脑坏了以后常常敷衍说是中病毒了一样。
通假字有好多种。有一些是当时没有这样的一个字,就找了一个相同或者相近发音的字来代替,然后,那个字再后来才演化出来。因为汉字还是形声字比较多,所以这样的通假字会写得比较像。比如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就是通悦,这个就是春秋的时候还没有悦就,就用说字来代替了,至于读音的话,粤语里面是挺像的。又比如说,成语【暴虎冯河】,冯通凭。这个可能比较费解,这两个字写起来不像读起来也不像,但是我们看一下凭字的繁体字的写法【憑】大概就知道为什么了。
有的字是以前就是那样子写的,比如赵国使者去找晚年的廉颇后回报赵王的【顷之,三遗矢矣】中的矢字,通屎,而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子写的,而且这样子写才是对的。屎字是后来才有的字。
有一些是是因为现代汉语还没有形成,后来统一以后才变化的。比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记念,现在写作纪念。如果说是记下来而念,那么这个写法就是没有错的。某些说鲁迅先生一写错就说是通假字的人,是很不负责任的。
还有一些嘛,那就是真的写错了。不过古人真的写错的很少。他们都是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出来的读书人,写毛笔字比你写钢笔字都快,还特别漂亮,文化素养比我们现在的人高得多了,哪里那么容易写错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您遇到过自己私人车位被别人车占了,还不留电话的情况吗?您怎么处理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