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突然接到通知,开学后所有老师的办公桌都设置到教室里,该如何适应?
老师,学生,教室突然接到通知,开学后所有老师的办公桌都设置到教室里,该如何适应?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老师的办公桌都设置到教室里,谁想出来馊主意?
一,学生要老实多了,淘小子都去操场跑了,课间班级不会有疯闹现象了,互相交流也都会刻意小声了,对班级管理有一定的好处。
二,老师不随便了
电脑开机不?
视频学习不放声吗?
上课不能随便走动吧?
手机静音,来电接不接?
上课不能动,下课上厕所怎么办?(我们单位老师没有单独厕所,学生多,蹲位少)
以前有过班主任为了方便管理班级,在班级后边给自己设置一个座位,随时坐班级听课,帮助科任管理课堂纪律。也不是天天都在啊,还是回办公室的时候多。
我不赞成这个举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一位老师教学生涯足够长,大概什么新鲜事都能经历一番;如果再算上求学时期,大概就更多姿多彩了。
我的一生(包括求学阶段),经历了大跃进上课时间捡废铁,课余时间灭四害(敲脸盆轰麻雀,人手一个苍蝇拍,专门上厕所打苍蝇,挖苍蝇蛹)节粮度荒时劳逸结合(上课可以随时上厕所,停止课间操和体育课,),人造肉(把家里的淘米水带到学校,学校食堂制作人造肉),文革时期停课闹革命(当了三年逍遥派,出身好的同学可以参加红卫兵、造反派、可以批斗人,抄家,打砸抢),然后是上山下乡;然后是文革后参加高考,登上讲台,教师进修,评定职称,教育产业化,素质教育,当一日学生,办公桌进教室,特色教育,成绩第一,忽然又减负,创办校中校创收,科研进学校,人人写论文,支援新疆西藏,绩效工资,教师大交流……其间还有教育理论的争鸣(文以载道的讨论,对文革前17年教育的否定到肯定,对教材中文言文古诗词的调整,对语法教学的强调和弱化,对外语教学的重视到弱化,等等等等)
退休十年了,教育还在前进,在职的老师们,努力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时被监视着是一个什么感受?关注青衫李探花,共话教育短长。
这是一种典型的急功近利的举措,看似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质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把教师办公桌放在教室里,监视着学生学习,的确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尤其是对一些调皮捣蛋学生有震慑作用,对于维护班级纪律也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这样的管理方法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失去学习自觉性,有老师看,学生就学,没有老师看,学生就放任,所以看,绝不是好的管理方法。
著名教师任小艾曾经做班主任时,和许多老师一样,喜欢坐班,让学科教师非常反感。有一天,一位数学老师对他说:“任老师,你把你的画像放大挂在教室里,不是省的这样辛苦。”
这话给任老师带来很大震撼,她深入进行反思,总结出了一套很好的班主任管理方法,真实的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技巧。
把老师办公室放在教室里,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无能的管理策略,是一种低效管理模式,把学生置于老师监控之下,充分诠释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内涵。
伟大的学校领导是一个育心的工程,他们制定的制度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能够顺应师生的心理需要。现在很多学校领导恰恰相反,出台的任何管理制度都是处处与老师和学生的意愿相违背的。不这样,似乎显示不出领导者高超来!
教育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艺术,它有共性的要求,也有个性的发挥。好的教育会促进学生发展,坏的教育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所以说,学校里出台的管理方法千万不能拍脑袋决定,要符合管理科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师的办公桌都设置在教室里,我是看见过这个操作的,比如清华附小。
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很有想法,很多做法也非常好,提倡素质教育,课外阅读,每天运动一小时。她特别热爱小孩子,每天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上学,和同学们互相鞠躬问好。
然后,她做了个举措,据说是跟国外学的,把班主任办公室撤了,让班主任的办公桌搬到教室里。
这个老师有很多不满。显而易见,反对的理由很多,班主任也需要私人空间,休息一下,吃个东西,喝口水,跟其他同事聊个天,交换下信息。在教室,根本没法休息,在学生面前还是要保持仪表端庄吧?其次,也干不了什么活,因为学生就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职业病,总是要观察一下,还有教室里各种动静,根本没法动脑筋,干活。最后,对孩子也不好,时刻被老师紧盯着,做个小动作都不行。
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实行了,校长命令大家还是要听的。不过最近,我好像没听说这回事了,不知道这个办公室是撤了,还是习惯了。总之,我感觉没有达到窦校长想要的目的。
窦校长有一件事做得很好,把学生座椅不是一排排放,按小组排列,学生之间关系紧密,进步很大,但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紧密并不是最优。
首先,时时刻刻在教室后面的老师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成长从本质上来说,是孩子独立的过程,独立不单单是思想和行动的独立,还包括空间的独立。小孩到了青春期,会要求自己有个房间,可以关门。倒不是说小孩要做见不得人的事,而是有了独立空间后,他才会发展出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你觉得你的身心不会有危险,生活不会受到干扰。在孩子小时候,他没有完全独立,在精神上跟母体还是相连的,因此他要求时时刻刻看到妈妈,妈妈不在就哭。长大后,他希望有独处空间,在独处空间里,他是自由的,不被侵扰。而班主任时刻在教室的后面,处在孩子目光不及的地方,他将时刻处在禁戒状态,无法放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