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孩子,思维,批判性我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带领孩子成长的人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有正义能够分析分享给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受其影响就会有认识分辨的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在科学领域和人文领域,虽然有着共同的底层思维方式,但是在不同学科的具体应用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1.幼儿阶段
在幼儿阶段,主要可以让孩子们分清事实和观点。
帮助幼儿区分什么是事实和观点,是建立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事实和观点呢?其实,对于四五岁年龄的孩子来说,可以很容易分清楚。事实,就是可以被证明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而观点呢,是没有完全的对或者错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种想法。
我相信什么?我认为是什么?我感觉是什么?这些都是个人的观点,没有对错,只是有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
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家长可以经常和他们玩玩事实和观点的游戏。让孩子说一个事实,家长也说一个事实;孩子说一个观点,家长也说一个观点。
通过过这样慢慢的培养,孩子就能够每次在听到一句话或者说看到某个东西的时候就能够快速辨识:这个是事实还是观点?我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要知道哪样是一些事实,是不能更改的。
2.小学低年级阶段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到了观点与论据阶段。除了让孩子们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之外,还需要他们能够为观点找到相应的论据。同时,还要培养孩子如何提问和如何回答的能力。
我们常用的一个5W1H模型,就是告诉孩子们要如何提问。
3.小学高年级阶段
小学高年级孩子的逻辑能力明显提升。这时,需要重点培养孩子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提炼其它观点的能力。
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
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
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这个三山实验说明孩子在前运算阶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够发现其他人的不同视角。其实,我们成人很多时候也是不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
批判性思维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自我校准,要大家在一起分享感受和新发现的东西。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孩子就具有了元认知的能力。而元认知是成长性思维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说了这么多,最后再总结归纳一下。
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
幼儿:事实和观点;
小学低年级:学会提问,学会回答,观点与论据;
小学高年级:多角度思辨,观点整合全面思考。
家长在家具体怎么做?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互相提问题。多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尝试鼓励孩子从多角度的回答,一定能够发现各种各样的惊喜;
和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假装游戏特别好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也能发现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远比大人要想的厉害多了;
循序渐进,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学习无处不在,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希望家长们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
最后我想说的是,批判性思维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境,毕竟理性思考是一件相对费力的脑力劳动。即使是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在生活中也是需要放空时间的。对于个体来说,更是感性与理性需要共存,需要动用情绪的时候就要接纳情感。在我们对一些重大意义或非常重要的事情进行抉择时,动用我们的理性帮助指导我们的行动更合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批判性思维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主要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理性分析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以下三点建议可以参考:
一、不要急于阻止孩子的“贪玩”行为
这一点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比如一个孩子在晃动镜子,因为他看到太阳光照射在镜子上很好玩,他还从摆弄镜子的位置中发现了镜子反射出的不同事物的不同样子。可是对于一个忙于家务的妈妈来说,可能孩子的行为只是在捣乱。她可能会说“镜子摔碎了很危险!”“快去看书!”“不要把我整理好的东西弄乱!”而孩子往往不会解释自己在干什么,事实上,他的发现是偶然的,他的好奇心出于本能,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出于本能的发现和探索是多么可贵。这个时候其实是需要家长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不要急于阻止他们去探索。如果孩子的行为总是遭到阻止,他们就会慢慢变得退缩,不愿意去尝试。而批判性思维需要的“求真”这一点最需要的就是在实践中发现,而不是道听途说。自己不会“求真”的孩子是没有足够自信和能力去质疑和反思的。
二、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对”与“错”
很多家长会问“孩子不知对、错,怎么能在正确的路上走?如果走了歪路怎么办?”我这里说的“对”和“错”不是原则上的、底线上的对错。在威胁安全、涉及到基本规范的层面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但是在没有触及这些的时候,也就是在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中,不要总是告诉孩子“这是对的”“这样做不对”。具有批判性思维就要分得清事实和个人感受。比如“我觉得热”是个人感受,“现在是30摄氏度”是事实。热和不热是个人感受,有时候家长认为的“对”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已,可那未必是孩子的感受。所以请适当允许孩子去判断他自己的“对”和“错”。当然,这一切也是基于事实基础之上的,但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我们也要保护他们的想象力。
上一篇:如何钓野生大罗非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