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孩子,思维,批判性我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批判性思维形成于儿童期,成熟于成人期。所以,从儿童开始,就要用科学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
1、多提问,多辩论。平时多问孩子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说出来,具有创新性回答问题。对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跟孩子进行适当的辩论,适当否定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回答问题中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2、鼓励孩子多阅读,多了解新鲜事物。阅读可以让孩子了解很多新鲜事物,对于孩子而言,阅读是思考的基础。孩子看的东西多,了解的事情就越多,孩子的视野就越宽广。在阅读过程中,书中的人物给孩子做了榜样,让孩子知道了别人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怎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让孩子学会对事物进行辨别和分类。辨别和分类在批判性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孩子通过一些规则来对事物进行辨别,能够发现、理解、使用一些规则对事物进行分类。平时注意让孩子知道每一种分类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让孩子通过参加活动得到和更多的人交流,对于某一件事,孩子就能了解别人有什么样的看法,别人怎么做,怎么解决问题。
5、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一些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作出决定,不要担心孩子作出错误的选择,然后再帮孩子分析利弊。
总之,父母对于孩子思维习惯、心态、人格的培养,要以身作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喜怒哀乐。都是孩子活生生的榜样。父母有好的思维品质,才能使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导读】
批判性思维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认识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定义,我们可以解读出如下二个结论:
其一,思维能力包括了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能力等等。
其二,思维能力不是上述种种能力的叠加,而是在上述能力基础上融汇贯通后,而形成的一种复合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升级版,是思维的思维,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围绕某一想法的抬杠与反抬杠。
【儿童思维的训练必须与其发展过程相适应】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维经历了从先天的觅食、吸吮、抓握等无条件反射,一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逐步具备了识别、理解、分析、抽象、推理、论证等能力。
与此相适应,孩子的思维训练也必须循序渐进的开展,如果超越了孩子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阶段,那等于是拔苗助长。相对与孩子来说,应该强调的是发展其思维能力,而非批判性思维。
【儿童思维的训练】
根据孩子的年龄,爸爸、妈妈们可参考如下建议:
0~3岁,萌芽与婴儿期,让孩子多进行爬行、滚翻、蹦跳等运动,以及姆指操、手工等活动,能够有效刺激大脑、神经的发育,促进感觉、知觉的发展。
3~6岁,幼儿期,三至六岁幼儿思维的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比如:苹果的形状、树叶的颜色等等。通过具体的,有形状、颜色特性的事物,训练孩子的识别、分类、排队等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从直接的感知和行动逐渐发展到可以凭借具体事物的鲜明的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帮助孩子实现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6~12岁,着力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六、七岁的孩子在他们经验所及的范围内,能够根据事物内部的共同特点来概括事物,出现了高级思维形式——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此阶段,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速度和广度都有明显提升,应强调多听、多看、多说、多动手、多思考:
多听、多看。核心在于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孩子接触事物越多,感性知识越丰富,概括认识事物会越全面、越准确。
多说。重点在于发展语言能力,通过语言的发展可以使孩子逐步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多动手。多动手能有效刺激大脑和神经,促进智力发育。同时,动手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思考动手的方式、方法,明确动什么、怎么动,并协调手、眼等器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预设动作,这些复杂的大脑活动,本身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
多思考。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基础上,强化孩子的分类、比较能力,并循序渐进的开始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能力训练,最终发展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方法与工具】
孩子成长阶段,一个游戏、一本书,或者一个玩具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多维度的。正因为如此,思维训练可以考虑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比如:
图书。对喜欢阅读的孩子,可以结合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训练目标,针对性的选择少儿读物,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得到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导图。对喜欢画画的孩子,可以尝试将思维导图与画画相结合,有意识的让孩子围绕某一主题来作画并尝试支梳理相互关系。比如,以水果为主题,让孩子将所想到的水果一一画出来,然后,按颜色、季节,或者味道进行分类。自然而然的在绘画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了思维训练。
拼图与乐高积木。对喜欢动手的小朋友,拼图与乐高积木是不错的选择,在游戏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看来,每位孩子都有其特点,依据其特点灵活地选择、设计训练方案,效果将更明显。
各位爸爸、妈妈们,对于孩子思维训练,你有什么更好的看法?如果是你又会怎样开展训练呢,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何钓野生大罗非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