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孩子,思维,批判性我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发展批判思维,积累一些素材和思维方式很有必要,如逆向思维,为什么沙漠路上人们对一颗挂满桃子的树 不感兴趣,使桃子熟透落地地上也没人去吃, 原因有千万种。起始批判性思维并不像想想中的那么优秀, 他只是整个思维过程的一个环节或者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已。
思维(长远思维,短期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思维,辨证思维)------决策---实施执行---结果验证----反馈------改善思维。回到话题本身,如何帮助孩子开发批判性思维,尝试让孩子多去问为什么,多去分析问题,多去解决问题,多去总结经验,多去运用改善经验, 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等到孩子自己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套就可以用自己建立的知识经验体系,去更好的批判认知这个世界。
所以根源在于,孩子他不可能在没有任何积累的基础上去判定对于错,对于评价对与错或者中庸的标准他们也不掌握。 没有知识经验评价标准积累的批判,就好比使没有地基的房子,本身可能就只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所以不用去培养孩子的批判思维。
话说,培养孩子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运用,反馈这一闭环流程的能力。在分析问题的时候 采用适当的 故事 以及例子 交给孩子一种质疑 ,批判吸收,批判借鉴,批判抉择的方法可以慢慢培养批判思维。另外随着孩子对这一流程的运用,经验知识标准规范套路w以及问题的本质 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对这社会对人对事情有自己的处理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家长与教师最好还是用【对立统一观】来分析与处置孩子的教育问题。
1 关于【批判性】与【建设性】
良好的教育,应当把【批判性思维】与【建设性思维】随机应变的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追求某个侧面。
批判性思维,以质疑、指错、乃至摧毁为主要特征。建设性思维,以继承性改进、协同性增补、开创性构建为主要特征。
批判的宗旨,不是为了打倒,而是为了建设一个新观念、新秩序、新体系。建设的过程,总要伴随或吐故纳新、或异军突起。
不良的教育,要么是极端批判或历史虚无主义,要么极端崇拜或本本教条主义。目前来看,这两种弊端,可谓屡见不鲜。
2 早期或初等教育,重在建设性思维
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幼稚园与小学阶段,孩子们处于懵懂阶段,需要大量积累基础常识与基本原理,也不可能具备批判能力。他们的任务就是【聆听教导】与【不耻下问】。
一味纵容孩子【尾大不掉】与【不守规则】则会助长孩子不尊重知识与轻视科学的恶习。当然,正常的刨根究底,另当别论。
必须指出,不要过早让孩子介入尚有争议的理论学说与科幻题材,再孩子还不具备足够的理性思维能力之前,这会导致先入为主、思维混乱与想入非非的恶劣后果。
建设性思维,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尽量通过分析归纳法,有理有据的明白所以然的吃透科学原理与科学方法论。
例如,初中物理的杠杆原理,要让孩子动手做各种大同小异的杠杆实验。例如撬棒、天平、滑轮、不倒翁,乃至深入思考的米骨塔效应、自行车动态平衡、陀螺的动态平衡。
仅仅一个杠杆原理,可作上百个实验,做数百个物理计算题,从初中生做到高中生到大学到研究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与熟能生巧,成为厉害的行家与专家。
有道是,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毛茸茸的散度,只是皮毛与嘴上功夫。唯有沉甸甸的密度,才有冲击力与穿透力。
大学之前,孩子要拼初考、中考、高考,一门心思攻度教科书,熟练习题集,这几个阶段,正常的孩子,不应该也不必要批判课外的奇谈怪论,如果是神童,可以例外。
3 后期或大学教育,重在批判性思维
大学课程,不是中学简单预习,而是一定要先自学自搜、先读【文献综述】,带着问题与质疑去听课,看看老师怎么解释,与老师一同探讨【方法论】与【所以然】。
应该讲,大学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存在可探讨的深层问题,这就嫣然进入批判性思维的角色了。完成【学分习题】是起码的,否则你也谈不上批判二字。
例如,理工科在学习流体动力学课程时,我们会遇到飞行器的【升力原理】,教科书会给出伯努利方程与文丘里管与湍流理论之类的说法,但这不是【真原理】,这是悬案,是需要同学们构建【新原理】的契机。
4 批判性思维的五个要素
要素1,反思【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1,要反思贯通【惯性】【惯性力】【惯性系】【封闭体系】五个范畴。
例2,要反思贯通【玻色子】【光子】【引力子】【胶子】【介子】【声子】【层子】【量子】【传播子】【虚粒子】十个范畴。
要素2:反思【原理】的原理与适用条件
例3:反思【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动能守恒】【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五个原理的原理,以及各自适用条件。
例4:反思【惯性定律】【最小作用量原理】【熵增加原理】【浓度扩散原理】【热平衡原理】五个原理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要素3:反思【公理】的证据与适用范围
例5:反思【公设或公理是不可证实或不必证实的】的证据与适用范围。例如反思【1+1=2】是不可证实或不必证实的。
例6,反思【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系是最近的】【规律是等价的】的证据与适用范围 。
例7:反思【点是零维的】【零是有意义的】【量子是有限的】【流形是拓扑的】的证据与适用范围。
要素4:反思【理论】的证据与自洽性
例8,反思【电子是无轨迹的】【电子是零维的】【电子是不定域的】【电子是不自转的】【电子同时正反转】的证据与自洽性。
例9,反思【原理不可证实】【规律可证伪】【真理有缺陷】【绝对真理不存在】的证据与自洽性。
要素5:反思【解释】的可靠性与证据链
例10,反思“光子是电子能级跃迁所释放出来的”与“光的传播不需介质”的可靠性与证据链。
例11,反思“哈勃卫星解释的红移是类星体做多普勒效应的退行性红移”而“不是宇宙射线逐渐衰弱导致所激发的电磁波降频红移”的可靠性与证据链。
上一篇:如何钓野生大罗非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