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开学在即,有的家长参与陪读,你怎么看?
孩子,家长,自己的开学在即,有的家长参与陪读,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中的”陪读“,是到学校陪孩子读书,还是在家里陪孩子写作业?
问题指向不一样,答案肯定不相同。
如果是到学校陪孩子读书,我们一般不赞成。但如果这个孩子有特殊情况,如肢体严重残疾等,必须有家人陪同,我们赞成。目前我国除了特教系统,还有随班就读系统。所以,针对具体的孩子,需不需要家长到校陪读,需要因人而异。
如果是在家里陪孩子写作业,我们应该有一个逐渐”撤出“的过程。小学一二年级,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奠基阶段,家长陪读尤为必要;小学三四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巩固阶段,家长可以适当陪读,个别孩子还需要长期陪读;小学五六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强化阶段,家长偶尔抽查即可,没有必要长时间陪着些作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从广义上讲陪读是家长从生活到学习,家长全程参与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或一般家长所说的陪读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请的陪读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
现而今陪读已成为一种现象,
一般来说自觉性比较高的孩子不用陪读也会认真学习,学渣陪读也没有意义,真正需要陪读的就那么一小部分,在天平两端游走孩子,大人和老师稍微看紧一点也许他以后的人生就会是完全另一番光景,
我上高中那会我们学校有一同学,他通过了招飞学员的体检,当时在我们那学校照成了不小的轰动,是我们学校建校一来第一个体检过关的,只要文化课过关他将改写我校历史上的空白,很显然校长也注意到了他头上即将冒出的光环,特意将他的家长找来让他家里来一个陪读的,而且生活费有学校出,学校一个月还补助1000多块营养费,还抽到各课的优秀老师给他魔鬼式辅导,这在我们那穷乡僻壤的小地方,可以说已经是能给予的极限了,让多少同学眼红到不能睁开眼。后来我这同学终究是文化课没过关,也没开上大飞机。
陪读也是对一个家庭的考验,陪读对于经济条件差点家庭还是很有压力的,毕竟少了一个人工作,夫妻两个要抽调一个去照顾孩子,工资收入就少了一份,而且有的因为陪读夫妻双方聚少离多,感情变淡,或者有一方禁不起考验而出轨的,所以有一部分通过陪读而家庭分崩离析也不是一两个。
陪读会大大的消弱孩子的独立性,住在学校宿舍了,需要自己洗衣服,需要自己处理舍友直接的关系,宿舍有来自各个地方的室友,可以一起聊天,一起生活,陪读的孩子相反很多显得不合群。笔者就有好几位现在还在经常联系的同学都是当初一个宿舍的宿友。因我们当初一起吃饭一起在一个盆里洗脚的友谊已经烙印在青春的记忆里。还有每天晚上熄灯之后的卧谈会,这些都是那些陪读生永远不会在拥有的体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代在发展,
陪读不新鲜。
上去二十年,
谁会这么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陪读是要看情况的,有的家长是主动陪读,一般这样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特别重视,家庭分功明确,一人赚钱养家,一人专业带娃。有的家长是被动陪读,前期孩子放养,等发现成绩跟不上的时候分出一个人手不得不陪读。
无论如何陪读都是家长对孩子对教育重视的一种行为,只要条件允许,陪读不是不提倡。
但是陪读不是要把家长完全拴在孩子身上,家长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否则就会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当妈的把所有的精力都给了孩子,压力也给了孩子,把自己没实现的都押宝这孩子身上,孩子都压抑到抑郁了。
陪读的家长要明白这是你自愿的,别逼着孩子完成你自己的梦想,尊重孩子自身的发展,做好家长的角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名字,我不得不想起一本很火的书,它的名字叫《巨婴》。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听到陪读二字并不觉得新鲜,也完全能理解,也同样能接受。只是不太明白,如今的教育是经过了一个怎样的演化过程,让孩子的作业变成了家长的作业,让孩子的求学之路变成了家长的求学之路。
遥想自己的读书历程,似乎没有家长的太多参与,和当时的时代也有分不开的关系吧。自己考虑买哪本参考书目;自己决定要不要进竞赛班;自己决定初中在哪儿读,高中考去哪里,大学选什么专业,以及到后来的择业,全程几乎都没有家长的参与。家长唯一参与的也就只剩下询问期中成绩怎样,期末考试如何。这样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不可否认的是培养出了非常独立和善于思考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获得了很多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呵护式的成长环境,剥夺了孩子很多很多的权利,不仅仅是独立人格的培养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很多经历的机会。前几天接触了一个家长,孩子非常喜欢研究科学和物理,这免不了会接触到电子元器件等,简单点说就是会和电池之类的打交道。结果妈妈一票否决,说担心孩子接触电池太危险,触电漏电或者漏液之类的。听到这里,我在内心翻了一个小白眼,家长不仅仅是对孩子过度紧张,以及不自信孩子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么简单,家长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最可怕的是还不自知,扼杀了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探索。试问一下一节五号电池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危害?如果要过得如此的小心翼翼,那电梯最好别坐,因为可能直线下降有危及生命的风险;游乐场也最好别去,因为机器出故障也是屡有发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