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觉得中国有必要在学校普及武术,用来强身健体吗?
武术,孩子,都是你觉得中国有必要在学校普及武术,用来强身健体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学校是培养人才、塑造具有健康体魄的摇篮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武术强,则中华武术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对未来人才文化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对其知识载体——人,进行健康塑造和精神心灵、思想道德的培养更为迫切。知识技能最终要靠具有健康体魄的人去实现,因此对知识载体的健康教育,更能体现知识运用的效果。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沉迷于网络,缺乏锻炼,没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自私观念严重,缺乏阳刚之气,武术教育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学校的体育教育过程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宗旨,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教育,特别应当广泛开展和普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把具有良好健身作用、传统性很强的武术内容增设在教材中,增加对抗性技术项目,加强武术基础理论讲授,特别是技法原理和历史文化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武术的认识。武术不仅是体育项目,它还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当学生认识到武术的内在价值,在学校广泛开展武术教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学校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学习负责,更应该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把学生健康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管理,关心下一代健康就是对未来负责。
武术的社会价值及学校普及的教学意义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中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思想,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在众多的庆典活动中,表现了民族特点和民俗风情,武术往往成为庆典的主要内容。武术作为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育项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了民族的优秀品质。自古以来,中华武术都倡导以武修德,武德修养以礼为先,“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把“礼”与“德”作为习练武术的格言,世代相传,这与社会道德规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相通相近。崇尚高尚的武德品格,以文明礼貌待人处事,把民族优秀的社会意识融进武技中,以德、仁、礼、道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其内涵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
学校普及武术教学,建立常规教学体系,既可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让学生明礼修德;不仅能使之强于筋骨、壮于体魄,还能使之正于精神、净于灵魄,近可健身、强身,远能明礼修德,完善自我,修身养性;不仅可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还能学到防身自卫的技能。武术传承的是一种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的一种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必要,人口众多本身就不好管,犯罪违法事件就多。加上年轻气盛跟青春期的叛逆,到时候会让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头疼的。学校本身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往往发生的都是群体事件。练武会增强孩子们的冲动性,今后无论在学校里还是社会上都会造成严重的恶性事件。所以呢,这些事情还是不要普及,有一部分人私底下练练,传承武术精神就行了。等他们长大一点,心智成熟一点去部队接受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要想清楚了,是上学还是练武。
上学就好好上学,学知识,练拳找老师自己学去,上学哪有时间给你练功夫,也不是练功夫的地方。
锻炼身体固然重要,学习也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小看着各种武侠电影、电视剧长大,特别痴迷中国武术,小孩也对武术挺感兴趣,个人认为可以普及,但是要分不同的学龄段:在初中及以下年龄段,是不宜普及的,而高中、大学阶段,可以普及一下武术,除了用来强身健体,还可以发扬中国的传统技艺。
小学、初中生,还不具备太强的是非观念,如果在学校普及了武术之后,可能会存在交接的教会学生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想法,到时候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可能会以武力来解决,甚至对抗老师、对抗学校都诉诸武术,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且小学、初中阶段,学生正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如果这时候加入武术的训练,强度不好控制,太大的话容易影响到骨骼的发育,太小的话基本上成了花拳绣腿,没啥意义。
而等上了高中之后,学业压力比较大,学生也基本上形成了是非观念,发育也基本成熟,这个时候若能在正常的文化教育之外辅以武术教育,可以在学习外强身健体,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也能便于学生适应高强度学习的重担,另外,高中生的自制力一般要比初中和小学生强上很多,不至于动辄动武,所以学习武术的负面影响要小得多,另外,如果在高中阶段普及武术,即使学生参加高考失利,直接进入社会后,也同时具备了一副强健的体魄,有了较好的劳动基础,有利于迅速的适应并立足社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武术,要发扬光大
上一篇:鸭子质量好,价格卖不高怎么解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