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历七月半鬼节的由来是怎样的?怎样祭祀祖先?
祭祀,中元节,道教农历七月半鬼节的由来是怎样的?怎样祭祀祖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历七月半鬼节的由来是怎样的?怎样祭祀祖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元代周密的<乾淳岁月记>记载,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
我国以正月十五上元,十月十五下元,七月十五为中元,本来就是一般性节令。由于佛教的兴起,从六世纪起,形成了重要节日,俗称鬼节。是佛教徒追荐祖先的祭日,求佛救度死去亡人的活动。
这天僧寺举行水陆道场,诵经法会,放灯等宗教仪式,施斋众僧。
佛教徒也都上坟祭祖,供佛求助。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一节日和前一两日寒食节汇合,形成了一个综合节日。寒食节本来是禁火日,因重耳悼念介子推的传说祭日相附会,于是又与祭奠祖先亡灵的郊游扫墓结合起来。
形成了清明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祭祀祖先风俗: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谢谢您的邀请,农历的七月十五,在道家称中元节,佛家称孟兰盆节,民间称鬼节。整个七月人都慌兮兮的,虽然有一些灵异事件的出现,但并不足以证明鬼的存在。个人观点:打个比例,我们现在的双十一,原本自嘲产生的光棍节,商家看上后成了购物节。我认为节日是为了某种需求创造的,鬼节的产生一方面是祭祀的需求,另一方面当时香烛纸钱的商家,更好的卖这些,渲染强化了这个节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据说卓文君给司马相如的《怨郎诗》里有这么一句,七月半是什么节?尝新节、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又是什么鬼?它们有没有什么关系?答案是有,而且还发生了......
一、尝新祭祀活动、尝新节
假设史料记载为实,那么目前能找到的最早记录它们的关系的有这么一段:《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翻译成人话,就是说阴历七月,新粮食下来了,天子进行尝新祭祀活动。注意这里并没有说明是七月十五,到底是哪一天,想来那时尚未固定。(现如今,尝新活动在我国几个少数民族地区、日本还是保留节日,称为“尝新节”、“新尝祭”等。笔者老家陕西的周至、户县(现在叫鄠邑区)一带每年阴历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亦有类似活动,在此期间,每村每户在每年阴历同一天宴请亲朋好友,我们叫待客或过会。)
后来,这一天可能逐渐固定为阴历七月十五,可能是因为便于记住吧。
二、盂兰盆节
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扩大影响,必然要借助一些民间风俗。而传统的七月十五就在佛教的“借助”中产生了一些变化。写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院。 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也。”这应该是关于盂兰盆节比较早的记载了。
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也逐渐演化成戏剧,成为后世盂兰盆节的保留项目。
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儿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其母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母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目连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目连心中不忍,但以他母亲生前的罪孽,终不能走出饿鬼道,给她吃的东西没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目连无计可施,祈求于佛。佛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其母才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颂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盆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
上一篇:早期同一批的iPhone x英特尔的基带和高通的基带为什么信号差距如此之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